不重行的中國人組織和合作的能力都非常缺乏。中國人缺乏合作能力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抽象能力太強。每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和辦法,而每人的理想和辦法又都是那樣精細,以致在團體行動中,意見總不易一致。在公共的集合中,總是辯論熱烈,有時且不免發生強烈的爭執,人人都要貫徹他自己的意見,人人都不願犧牲或放棄他自己全部或一部分的意見。意見上的爭執必常常影響到私人的情緒,以致在行動時不能獲得和諧的精神和一致的步驟。在大多數的情形下,爭執的結果使一部分人消極退出,退出的人且會做反對和消極的行為。有時則討論多時而一無結果,使最初的熱情都煙消雲散。抽象能力豐富的另一結果是妒忌心理的尖銳,人人不願他人成功而樂見其失敗,領袖欲強烈的人更不甘接受他人的指揮,因此在團體生活中不是明爭就是暗鬥,這些都易使公共事業受到致命的傷害而中途夭折。
中國人無論在私人生活或公共生活中,盡量放縱他自己的意見和感情,而毫不知有所約束。中國人隻知一己而不知他人,隻知獨行其是而不知與他人協力合作,所以中國的社會,散漫而不凝結,鬆弛而不嚴密,隻有一時的集合而不易有經久的組織,隻有小規模的經營而不易樹立大規模的企業,人民的能力總是分散而不易集中,不能發揮出龐大的威力。
———儲安平
一. 過度控製:秦二世而亡的教訓
秦朝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極為重要的朝代,它結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來分裂割據的局麵,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自秦始皇嬴政至秦三世子嬰,共傳三帝,享國十五年。六國爭霸,秦國天下無可匹敵,嬴政順利登上大統號曰始皇,自此二世三世直到萬世,夢想總是美好的,在這份雄心壯誌之下,嬴政開始無休止地滿足他的控製欲,這直接地導致了他死後的天下大亂。
尚法家之術,殘酷方法控製大秦
作為中國封建曆史中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君主,秦始皇顯然是無法複製的,尤其是他巨大的控製欲望,他就是依靠這點走上了人生的巔峰,但他也在這裏跌了下來,控製過度,直接造成了秦國的暴政,導致選立繼承人的巨大失誤,導致了秦朝的短命,二世而亡。
原本僻處西北的秦國先天與法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範雎等人都是在這裏飛黃騰達,平步青雲的。如今法家學說更是合了殘暴嚴酷的嬴政的胃口,動輒有人觸犯法律便惹來殺身之禍。一時間人人自危,大秦王朝上上下下都充斥了秦始皇式的戾氣。原來的秦國全民尚武,民風彪悍,被東麵其他國家稱為“虎狼之國”,統一之後,殘暴的法律又使秦朝真成了“虎狼之國”了。
實行嚴酷法律,引起了書生的不滿,一時間,街頭巷尾,到處都是對秦始皇的輿論攻擊。已經當了丞相的李斯延續了他的一貫做法,主張嚴厲鎮壓這些膽大妄為的士人。他給秦始皇寫了一封奏疏,請求秦始皇把那些有異議的書都燒掉。這是對中國文化的一次大清洗,是秦朝暴政的集中體現。但結果適得其反,隻燒掉書籍並不能堵住這些書生的嘴,反而激起更大的反抗。百姓和士人對秦始皇的暴政怨憤異常,對他不利的言論遍布天下。這使秦始皇勃然大怒,瘋狂抓到四百六十多人,一塊兒押到驪山的山穀中活埋了。因為這些人絕大部分是儒生,所以被後人稱為“坑儒”。
擁有了天下,秦始皇還不滿足,他還想要靈魂不死,想要永生,想永遠控製著自己打下來的江山。於是,工程浩大的始皇陵便應運而生。其實很多皇帝都有給自己修棺材的習慣,埃及法老如此,秦始皇也不例外,而且還是一邊修著一邊夢想著長生不老,於是,他便異常地相信超自然的力量。據說有一次秦始皇出遊因為大風過不去河,便說是妖怪作祟,還頗為不環保地把大片的林子都給砍了。因為如此,那些神棍發財的機會來了,“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隕石和出言“今年祖龍死”的“仙人”倒更像是他們下的連環套。好在秦始皇財大氣粗,因為做了一個和大魚打架的夢,便給了徐福那神棍金錢銀兩和眾多童男童女;更是聽了“真人”的話,先後幾次帶著人出門求那不死之藥。單單是這個排場就不是一般人能比擬的,難怪看到熱鬧的項羽也要說:我也要取而代之。最終,這個某種意義上還有點愚昧和迷信的千古一帝就死在了這追求長生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