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中的“因能授職,各取所長,隨時變化,以為綱紀”謀略將各類人才彙聚在一起,每個人以自己的特長占據不同的位置。在《龍韜·王翼》中有這樣的說法:“凡舉兵帥師,以將為命。命在通達,不守一術。因能授職,各取所長,隨時變化,以為綱紀。故將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應天道。備數如法,審知命理,殊能異技,萬事畢矣。”具有不同專長的人才擔任不同的職責,有腹心、謀士、天文、地利、兵法、通糧、奮威、鼓旗、股肱、通材、權士、耳目、爪牙、羽翼、遊士、術士、方士、法算等,涵蓋所有軍事問題。
原典
文王曰:“六守何也?”太公曰:“一曰仁,二曰義,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謀,是謂六守。”文王曰:“慎擇六守者何?”太公曰:“富之,而觀其無犯。貴之,而觀其無驕。付之,而觀其無專。使之,而觀其無隱。危之,而觀其無恐。事之,而觀其無窮。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貴之而不驕者,義也。付之而不專者,忠也。使之而不隱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窮者,謀也。”
——《六韜·文韜·六守》
[譯文]文王問:“六守是指什麼?”薑太公回答說:“第一是仁,第二是義,第三是忠,第四是信,第五是勇,第六是謀。這就是六守。”文王又問:“那麼怎樣才能選擇這六類人才呢?”太公回答說:“使他富裕,看他能否不逾越禮法;給他高位,看他能否不驕傲;賦予他重任,看他是否能夠堅定不移地去完成;命他去處理問題,看他是否能不欺詐隱瞞;讓他臨危授命,看他能否從容鎮定;使他處理突發事變,看他是否能應付自如。富裕而不逾越禮法,是仁愛的人;尊貴而不驕傲,是正義的人;能堅定不移地去完成重大任務,是忠實的人;處理問題能不隱瞞欺騙,是誠心的人;能臨危不懼,是勇敢的人;對突發事變應付自如,是有智謀的人。”
原典
所謂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則不可犯,智則不可亂,仁則愛人,信則不欺,忠則無二心。
——《六韜·龍韜·論將》
[譯文]所謂五材,是指勇敢、智謀、仁愛、誠信、忠誠。大臣勇敢則敵人不敢侵犯,有智謀則國家不會混亂,仁愛則能關懷人民,誠信就不會蒙上欺下,忠誠就不會對國君有二心。
原典
所謂十過者:有勇而輕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潔而不愛人者,有智而心緩者,有剛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勇而輕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貪而好利者,可遺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勞也。智而心怯者,可窘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誑也。廉潔而不愛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緩者,可襲也。剛毅而自用者,可事也。懦而喜任人者,可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