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洞明轉型中的國人心理——管理者用人處世的關鍵(4)(2 / 2)

潛規則是隱藏在曆史中的病毒。潛規則是自發生成的,是人性和環境相結合的產物。它總是服從於掌握了最多社會資源的強勢群體的需要。由於潛規則可以提供正式規則提供不了的利益,強勢群體普遍會傾向於選擇潛規則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正式的典章製度在潛規則麵前,常常顯得那樣的軟弱無力。

對現代企業管理來說,企業的發展,也是在“潛規則”與“顯規則”的交替中進行的。顯規則和潛規則,就像是沙漠中的河流,顯規則是奔騰的地上河,在這條奔騰河流的底下,還有一條激流暗湧的地下河流,這條河流我們看不到,但是,它真實存在,如果沒有這個地下河,地上河很容易幹涸。從這個意義上說,潛規則與顯規則,是共存於企業之中的,它們各自擔負著不同的企業使命。隻有顯規則,則“水至清而無魚”,隻有潛規則,則會走向無序和混沌。“潛”與“顯”之間均衡博弈,企業才能走向強大;清與濁之間從容遊弋,管理者才能走向成功!

另外,潛規則和顯規則,還存在一個博弈的問題,在什麼時候,顯規則的力量可以製約潛規則的力量?在什麼時候,潛規則的力量可以製約顯規則的力量?而在潛規則和顯規則之間保持怎樣一個關係的時候,企業才能夠達到和諧?對於個人來說,如何把握潛規則和顯規則之間的微妙關係,才能獲得事業上的發展?這就是企業管理者所要思考的問題。

有了顯規則,企業的明天和今天,就會有很大的連貫性,能夠有秩序地延續。顯規則的另外一個重要意義,是對於企業長遠利益的保障。優秀的企業潛規則少一些,對追求基業長青的企業而言,需要對潛規則持續不斷的轉化、改良。打破不利的潛規則,轉化合理的潛規則,關鍵還是要從外部打破,或讓那些有決心改變現狀的人打破。比如從法律、法規層麵加大力度,壓縮潛規則發揮的空間。

總之,潛規則與顯規則的交替、碰撞,使企業活動豐富多彩,企業也在潛規則與顯規則的交互作用中不斷前進,企業從小到大,從不規範走向規範,在這過程中潛規則或許占主導地位。但是從長期角度來看,企業必定要走向製度的明確化與製度化,顯規則將成為企業發展的主流。而當顯規則變成主流,並且演變成人們潛移默化的行為模式的時候,企業的春天才真正到來。

六十二、曾仕強的中國式管理有哪些可資借鑒的地方

曾仕強現任台灣“國立”交通大學教授,美國東西方大學管理學教授,《成功》雜誌的首席顧問,專研中、美、日管理比較,易經管理,中、西管理思想比較,人際關係與溝通,中國人的民族性與管理。據《民生報》調查,曾仕強為交大最受學生歡迎的教授之一,生產力中心調查為最受企業界人士歡迎十大名嘴之一。曾仕強應邀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泰國、香港地區、中國大陸演講企業管理,在台灣主講千次以上,其演講風格深入淺出、大智若愚、入木三分。他致力於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挖掘管理精髓,探索符合中國人自己的管理方式,在中國式管理方麵研究頗有心得,是著名的中國式管理大師。

企業管理這門學科,在近幾十年真可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種理念已是“古今交錯,東西貫穿”。尤其在改革開放的中國,更是“中外合流,洋為華用”。進入21世紀以來,管理學界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那就是管理思想和理念正逐步朝東方回歸。西方的管理學家們也開始認識到,他們的那一套方法也不是萬能的,並且開始從古老的中國文化中尋找智慧。

現在全世界都在研究《道德經》、《易經》、《論語》、《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許多到中國來留學的人都對中華文化有很深厚的興趣,全世界都想吸取中華文化裏麵的營養,並行諸於事。這就使得現代管理中的“中西合璧”逐漸成為一種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