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洞明轉型中的國人心理——管理者用人處世的關鍵(2)(1 / 3)

《吾國與吾民》是一部有關中國社會、曆史和文化的著作,林語堂希望超越國家、民族與語言的隔閡,讓西方人對中國人及其文化有比較客觀、全麵的認識。賽珍珠說此書“是關於中國最完美、最重要的一本書”、“是有關中國的傑作,全書滲透著中國人的基本精神”。而林語堂在自序中聲稱:“本書不是為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西方的愛國者而作,隻是為那些沒有失去自己最高人類價值的人而寫。”《吾國與吾民》是林語堂第一部在美國引起巨大反響的英文著作。林氏用坦率幽默的筆調、睿智通達的語言娓娓道出了中國人在道德、精神狀態與向往,以及中國的社會、文藝與生活情趣。這裏他發揮自己“兩腳踏東西文化”的優勢,用中西比較的眼光看問題。它實事求是,不為真實而羞愧。它寫得美妙,既嚴肅又歡快,對古今中國都能給予正確的理解和評價。麵對這部深刻剖析古老中國的專著,一向持重的美國《星期六文學評論周刊》評論說,林語堂在歐美等地豐富的生活經曆使他能夠以慧眼全方位評論西方的文化習俗。他的筆鋒溫和幽默。該書是以英文寫作、以中國為題材的最佳作品。撲麵而來的盛譽使《吾國與吾民》一舉榮登暢銷書排行榜。倫敦的威廉·海涅曼公司在1939年又出版了該書修訂本,增加《中日戰爭之我見》一章。該書後來成為林語堂在西方文壇上的成名作與代表作。

《吾國與吾民》全書共分十章,分別為中國人民、中國人之德性、中國人的心靈、人生之理想、婦女生活、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學生活、藝術家生活、生活的藝術、中日戰爭之我見。作者以一種整體式的筆觸向人們展示了一位文化學者眼中的中國,其方方麵麵的精細描寫讓人重新認識一個偉大的國家。作者從整體觀察中國,但其中仍然包含了作者極具個人性的認識,譬如《生活的藝術》一章中作者充分表達了曠達情懷、陶情遣興的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一個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

對於西方人來說,《吾國與吾民》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書,它讓西方人知道什麼叫“中國文明”,它為西方人提供了一個健康、真實的中國形象,林語堂早在20年代就將西方的humor譯成幽默,並加以提倡。他的作品不乏幽默感。但他的幽默帶有深遠的心境,有一點我佛慈悲的念頭。因此林語堂在麵對現實時並不幹預和批判現實,也不攻擊任何對象,而是站在比較超遠的立場上,以戲劇看客的姿態,“看這諾大國家扮春香鬧學的把戲”。林語堂所追求的對現實作冷靜的旁觀,是除去諷刺的心靈啟悟。

林語堂博通中西的學問讓他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審視中國的方方麵麵,這樣更客觀、冷靜、真實。這種“旁觀者清”的姿態是林語堂《吾國與吾民》給現代管理者的啟示。

五十九、現代文化保守主義者對中國文化是如何概括的

當前一些研究者注意到中國文化的自我生存能力和不間斷性的特征。中國文化之所以能夠綿延數千年,是基於其強大的自身整合能力,是民族精神的作用。佛教的中國化和宋明儒學的奮起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兩大基本特質:包容性和繼承性。中國民族精神和印度、西方的民族精神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思想和內涵,這一切是任何一種外來文化無法取代的。

新儒家以梁漱溟、熊十力為正式創立者,代表人物主要有梁漱溟、唐君毅、牟宗三、徐複觀、張君勱諸先生。儒佛會通是現代新儒家產生的前提。

新儒家在傳統哲學研究方麵超越前人,他們在沉潛於古代典籍的同時,又深入探討西方思想。新儒家中的多數人不但是國學巨擘,在西學方麵也堪稱大家。如賀麟、唐君毅對黑格爾哲學的深造,杜維明、劉述先對當代西方哲學方法、社會思潮的嫻熟把握都足以傲視學林。而牟宗三對康德哲學的研究及在此基礎上取得的創造性成果為世界所公認。新儒家高度成就的取得正是傳統儒學開放性和包容性的體現。新儒家是一個具有高度創造性、極具思想活力的學術流派。

作為中國傳統思想的代表,新儒家與西方思想的對話大致經曆了三個階段。

以熊十力、梁漱溟為代表的第一階段,對西方文化的了解還較為膚淺,隻停留在表麵現象的比較上,較多臆想的成分,而且關注的大多是西方人的事功精神和物質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