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策略。第23計,“遠交近攻”的外交策略是全球化經濟時代企業的最好選擇。原書解語雲:“形禁勢格,利從近取,害以遠隔。上火下澤。”意思是在受到客觀形勢的限製時,應從不受限製處獲取利益,對所受限製處采取等待(或促使)形勢的轉變的態度。這就是睽卦的道理,雖水火不相容,但仍能暫時共處。
成本管理。第11計“李代桃僵”是企業成本管理的思維基點。如墨子所言,任何決策都要本著“害中取大,利中取小”的原則,在成本管理中,如果損失在所難免的話,那麼就應該用最小的損失換取整體的利益,這也就是“李代桃僵”的原書解語,“勢必有損,損陰以益陽。”
信息管理。戰場上的信息往往對勝負有決定性關鍵作用,所以三十六計中針對信息管理方麵的計謀頗多。
首先在收集足夠多的信息來作為行動的依據,這就是第9計“隔岸觀火”,原書解語說:“陽乖序亂,陰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勢自斃。順以動豫,豫順以動。”即敵方發生混亂時,我方應靜觀其變,等待時機。等敵方的極度混亂,自取滅亡。這就是豫卦所講的:“順以動豫,豫順以動”的道理。
我方也可以主動出擊,用假信息來迷惑對方,從而爭取戰爭的主動權。比如第6計“聲東擊西”,原書解語中說:“敵誌亂萃,不虞,坤下兌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意思是說敵方將領指揮不當,軍隊就會像無頭蒼蠅,沒有統一的方向,不能預知和應付突發事件,這時就要利用這個時機將敵人消滅。
此外,第13計“打草驚蛇”,第7計“無中生有”,第8計“暗度陳倉”等都是利用假信息來混淆敵方視聽的計謀。
現代社會,信息已毫無疑問地成了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項戰略資源,任何決策都必須基於真實可靠的信息做出。就如未來學家,《大趨勢》的作者約翰·奈斯比特說的那樣,“在我們的新的社會裏,戰略資源是信息。它不是惟一的資源,但卻是最重要的資源。”
《三十六計》承春秋戰國之精華,傳強漢盛唐之輝煌,是一本集中國古代幾千年高遠管理智慧於一體的謀略奇策,值得所有管理者靜心一讀,沉心一思。
四十三、陰陽五行對管理的特殊作用是什麼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對範疇。陰陽的最初涵義是很樸素的,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引申為氣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內外,運動狀態的躁動和寧靜等等。古代思想家看到一切現象都有正反兩方麵,就用陰陽這個概念來解釋自然界兩種對立和相互消長的物質勢力,並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如《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進而認為陰陽的對立和消長是宇宙的基本規律,如《易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
由陰陽學說衍生出來的五行是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元素,宇宙間各種物質都可以按照這五種基本物質的屬性來歸類。紂王當政時,箕子曾多次向其忠言勸諫,紂王不僅不聽,還殘害忠良。箕子被紂王囚禁,直至周武王消滅了商朝,箕子才由周武王釋放出來,並恢複了原職。周武王為了吸取商朝滅亡的教訓,治理好國家,專門把箕子接來鎬京,虛心向其請教安邦治國之道。箕子向周武王貢獻出九條治國大法,其中第一條就稱為五行。他對五行之術作了如下的描述。他說:“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然後分述五行的性質:“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然後是:“水產生鹹味,火產生苦味,木產生酸味,金屬產生辛辣味,土則產生甜味”。
陰陽五行學說,基本上體現了古代自發的樸素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曾經應用於各個方麵,有些確實已發展到唯心主義方向去了,例如算卦、相麵和看風水的陰陽先生就是如此,這就在人們心目中造成一種錯覺,認為其是封建迷信,其實不然。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分別通過不同的理論體係探討物質世界的平衡狀態,在被引入到醫學領域後,又對人體的平衡狀態進行了深入的闡述。而這種對自然界、對人體平衡狀態的孜孜以求,恰好與現代管理追求製衡的理念不謀而合,且有其獨到之處。管理依道而行,順應自然和社會的道理和規律。
(1)陰陽學說與水平製衡
陰陽學說認為自然界和人體內部是通過兩種屬陰和屬陽的物質勢力的對立和消長來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陰陽平衡,又稱“陰平陽秘”,即陰陽在對立製約和消長中所取得的一種動態平衡,在人體即為健康狀態。若陰陽失調,則可能出現五種形式的不平衡狀態,即陽氣偏盛、陰氣偏盛、陰虛陽亢、陽虛陰盛及陰陽兩虛,這在人體即為疾病狀態。為了恢複陰陽之間的動態平衡,必須調整陰陽,具體說來無外乎兩條途徑:一是補其不足,二是瀉其有餘。
今天看來,陰陽學說所推崇的平衡觀念,非常類似於管理中的一種權力的約束機製——水平製衡,這種製衡早在中國古代就有較多的實例,一些帝王往往利用同級大臣或派係之間的忌賢妒能、勾心鬥角,來達到自身政權最大程度的穩固,當然這時的製衡還主要停留在“人治”的水平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建立一定的法律和製度,是遏製權力的傾斜和過度集中,最終實現權力製衡的必由之路。正如孟德斯鳩所說:“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這一點在現代西方企業管理的實踐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體現。目前在我國注冊的一些外資企業也十分注重水平製衡的問題,尤其是外資信貸企業通常采用條塊結合的矩陣型結構管理體係,他們一般會設置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多個部門共同負責信貸業務的組織管理,各部門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在業務上相互溝通、協作又相互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