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總括三十六種權謀的緣由,《三十六計·總說》中這樣寫道:“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這段話充滿了辯證法。它告訴人們,三十六計之數,隻是表示權謀的多樣化而已,並不是簡單歸納三十六種機變巧謀,而是探討了其中陰陽變化的道理。客觀事物世界中就蘊涵著權謀,權謀要依據實際情境。如果認識了事物的內部矛盾,就可以掌握和運用權謀,如果不依據實際情況,完全由自己憑空創造實施權謀,那就任何權謀都不會成功。
所以,從哲學層麵上講,《三十六計》是道家哲學的管理思想。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三十六計》“首次實行道家與兵文化‘聯姻’,拓展出‘兵道合一’的新視域,從而使其真正變成管理策謀操作技巧的成功典範”。
(《管理心智——中國古代管理心理思想及其現代價值》503頁)
現傳《三十六計》較早版本係1941年由成都興華印刷廠所用土紙翻印的,封麵書《三十六計》,旁注“秘本兵法”,並說明原書是手抄本。1941年在分州(今陝西省分縣)某書攤發現,抄本前部“都係養生之談,而末尾數十篇,附抄三十六計,解釋皆用兵法,然後知其果為兵法也。”1961年,收藏者叔和在《光明日報》撰文加以介紹後,又將這土紙本贈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此後便出現了各種翻印和傳抄的版本。
我國自古兵家如林,將帥薈萃,兵書浩瀚,素以兵法之國著稱,其中凝聚兵家將帥之寶貴思想的兵書,據專家粗略統計,從先秦至晚清就約有3380部,共23503卷。中國兵書卷帙之浩繁,實為世界所罕見。而在這些洋洋千言的兵書中,《三十六計》無疑是其中最具簡潔扼要、最具有實踐精神的兵書。《三十六計》對企業經營管理有著重要的借鑒啟迪意義,因此,一直為管理者所喜愛。東洋精密工業公司前總經理、董事長大橋武夫先生曾說:“這種(兵法)經營方式比美國企業經營更合理,更有效。”瑞士漢學家勝雅律更是如此評價《三十六計》說道:“(此書是)中國人開辟的智謀學,是一個既深邃又廣袤的天地。在這個天地裏,充滿著‘知識可樂’,我這個西方人雖然隻是品嚐了其中的點滴,但深感其味無窮。”
古書雲:“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三十六計》包納了豐富的管理謀略思想。
目標定位準確。第18計,“擒賊擒王”,“擒賊”是大目標,但其中“擒王”是其最核心目標,它的實現將會為整個大目標帶來決定性的勝利。所以,原書解語這樣說“摧其堅,奪其魁,以解其體。龍戰於野,其道窮也。”意思是摧毀敵人的主力,抓住敵人的首領,就可以瓦解他的整體力量。好比龍出大海到陸地上作戰,麵臨絕境一樣。
事實也確是如此,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中的最核心目標其實就是企業擁有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它關係到企業內部的資源配置等一係列重大戰略決策。
《三十六計》中的第2計“圍魏救趙”,第19計“釜底抽薪”等也是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目標管理中定位核心目標的問題。
戰略決策及時。很多時候,機遇稍縱即逝,所以對時機的把握常常是決定勝負的關鍵。《三十六計》極重視對時機的把握,比如第12計“順手牽羊”。原書解語這樣說道:“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陰,少陽。”意思是敵方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必須利用;我方無論多麼微小的利益也必須爭取。變敵方小的疏忽為我方小的利益。這個計謀就是在強調對時機的把握,使對方的漏洞成為我方的勝利,從而積小成大,使多次的量變成為最後的質變,最終的勝利。
還有第20計“渾水摸魚”,第30計“反客為主”等,也都是在告誡人們要善於抓住時機,獲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