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反應術。鬼穀子認為在軍事中,要善於掌握敵方的情況,從而根據不同變化采取不同的措施,並以靜製動,達到“張網而取獸”的目的,反應術中運用一些小的術謀,即給對方小的利益,誘取大的成果。在經濟活動中,反應之術可以幫助管理者做到通古今、知己彼、見機行事,從而能夠由己及人進行商業交往,處理各種問題,洞察客戶心理,從而獲得高額效益,此即“欲取先予”的營銷策略。如美國有一家生產口香糖的公司,盡管糖的品質優良,包裝精美,價格適中,但因是新產品,銷路一時打不開。這時,公司經理突發奇想,讓員工把紐約市居民的地址抄在信封上,每個信封裏放上該公司生產的口香糖。不久,紐約市的家家戶戶幾乎同時收到了這份意外的禮物,大街上都是嚼著公司贈送的口香糖的孩子。這一“街景”如同一幅幅活廣告。過了幾天,公司又讓員工寄去第二份贈品。一段時間之後,這家公司不再寄糖了,但孩子們已經習慣於這種糖的口味,他們成群結隊地到各家商店去購買,口香糖市場很快被這家公司打開了。
(三)飛鉗術。鬼穀子認為,隻有了解對方的心理,才能誘導對方跟著自己走。首先給對方以肯定和推崇,然後誘入自己的圈套。其在管理謀略中有著重要的意義,美國著名企業家瑪麗·凱說:“讚美是一種有效而且不可思議的力量”,飛鉗術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在企業經營中應用廣泛,尤其是產品推銷中。總之,要誘人上鉤,就要掌握關鍵信息,抓住關鍵人物,就如在商業競爭中,巧妙地釣人,是製勝的一個法寶。
(四)雄辯術。縱橫家的主要活動是遊說,在外交辭令上,必須重視講話的技藝,鬼穀子的雄辯術,主張研究說服的對象,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指導思想與儒家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因此,曆來學者對《鬼穀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其實外交戰術之得益與否,關係國家之安危興衰;而生意談判與競爭之策略是否得當,則關係到經濟上之成敗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談技巧也關係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領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遊說技巧,將六國合縱土崩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所謂“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等等可為《鬼穀子》之精髓所在。《孫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穀子》則專於具體技巧,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日本人大橋武夫,二戰後成為東洋精工鍾表公司的重建人,當他讀到《鬼穀子》時,立即把鬼穀子的智謀用於企業管理與經營活動,寫出了“大橋派鬼穀子”——《鬼穀子與經營謀略》一書,正是得益於鬼穀子的智慧,大橋武夫等企業家在競爭中出奇製勝。而整個日本在世界經濟中一直處於主動地位,可以說曾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鬼穀子的智謀。
中國曆史一再證明,智囊決策是成功決策取之不盡的源泉。換句話說,也就是謀略在曆史中一定程度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或許就是《鬼穀子》給人們的啟示。
四十、黃石公《三略》對現代企業管理有何啟迪
黃石公本為秦漢時人,據說因道成仙而被道教納入神譜。撰有兵書《三略》,又名《太公兵法》《黃石公兵法》,在宋神宗時期被定為《五經七書》之一。全書分上、中、下三略。《上略》主要講述“設禮賞,別奸雄,著成敗”,認為“能柔能剛,其國彌光;能弱能強,其國彌彰。純柔純弱,其國必削;純剛純強,其國必亡。”《中略》主要講述“差德行,審權變。”以不同時代帝王的政治業績,來說明“權變”要根據時代的不同而要有不同的策略。《下略》主要講述“陳道德,察安危,明賊賢之咎。”告誡君主要任人唯賢。用《三略觀察》首席軍史研究員宮玉振的話來概括就是“以道家謀略取天下,以陰陽家理論察形勢,以法家原則理將卒,以儒家思想治天下,便是《三略》的全部內容。”
此書側重於從政治策略上闡明治國用兵的道理,不同於其他兵書。它是一部糅合了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專論戰略的兵書。南宋晁公武稱其:“論用兵機之妙、嚴明之決,軍可以死易生,國可以存易亡。”不知指引了多少仁人誌士建國興邦,其中的精辟觀點對現代中國企業管理也極具借鑒意義。所以,宋人戴少望在《將鑒論斷》中這樣說:“兵法傳於今世者七家,惟《三略》最通於道而適於用,可以立功而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