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融儒、道、陰陽等諸家學說於一體,使人才學、心理學、倫理學和政治學融會貫通,以人君為核心,以各類人才為主導,集道德、才能、功利等觀點於一體,將不同人才的生理、心理、個性、才能、政治風格和道德修養等等,巧妙地統一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人才學理論體係,對今天的企業管理者品評人物,物色人才具有極大的借鑒價值。
三十三、《容齋隨筆》中有哪些有價值的管理心得
《容齋隨筆》是我國筆記小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清代的紀昀在主編《四庫全書》時,將這部著作收入四庫中,稱之為南宋筆記作品之冠。《容齋隨筆》的作者洪邁(公元1123年~1202年),字景廬,別號野處,饒州鄱陽(今波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南宋著名文學家。洪邁天資聰穎,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洪邁中進士,授兩浙轉運司幹辦公事。因受秦檜排擠,出為福州教授。嘉泰二年(公元1202)以端明殿學士致仕。卒贈光祿大夫,諡文敏。洪邁學識博洽,熟悉典故,一生著述極為繁富。《四庫全書》收錄《野處類稿》二卷、《史記法語》八卷、《經子法語》二十四卷、《南朝史精語》十卷、《夷堅誌》四百二十卷、《萬首唐人絕句》九十卷。還有《容齋隨筆》十六卷、《續筆》十六卷、《三筆》十六卷、《四筆》十六卷、《五筆》十六卷(現在統稱這五集為《容齋隨筆》),共一千二百一十九冊,收入《四庫全書》集部雜家類。這是一部廣涉曆史、文學、哲學、藝術等方麵的隨筆集,曆來為人們所推崇。
《容齋隨筆》的出版堪稱當時宋朝之前的百科全書,天文地理,醫卜星相,帝王決策,民俗風情,國計大政,文章句逗,奇文佚事,無所不有。而且它的資料新鮮具有係統性,不僅具有史料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甚至可以用它來彌補正史的不足。
《容齋隨筆》輕鬆有趣,可讀性強,將道滲入治國安邦思想的社會倫理小故事中,闡幽發微,給人以曆史知識感知,影響著人們對社會、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等方麵管理和決策的思維方式,對人們為人處世和積學增能不無裨益。洪邁認為要把一個國家管理好,不僅要皇帝是一個英王,更重要的是要大臣們“同德”。書中列舉了伊尹、周公,劉邦、蕭何,李世民、魏征、房玄齡,宋朝的趙普。闡述了他們的成敗原因,證明了隻有賢主、賢臣的兩相結合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洪邁一再強調人才甄選為成就傑出偉業的基礎。一個國家的興旺,必須得重視人才,善用人才,信任人才“一士重於九鼎”,用人要看是否有真才實學,而不必問其出身、門第、學曆等,這些對今天的人力資源仍有意義。
三十四、為什麼日本企業界說《菜根譚》是一部企業經營管理的指南
日本企業界有一種看法,認為論企業管理的書籍成千上萬,從根本道理上而言,多數抵不上一部《菜根譚》。《菜根譚》,又名《處世修養篇》,為明朝洪應明所著。
洪應明,約明神宗萬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左右),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有關他的生卒年、生平身世,知之不詳。
《菜根譚》的書名,來自於宋人汪信民的名言。其以作為菜之根基的菜根,喻人生的根本;“譚”通“談”,故《菜根譚》之名意,是人生根本的哲理之談。所謂“性定菜根香”,萬味皆由根處發,厚培其根,其味乃厚,根深才能葉茂。另外,以“菜根”立題,也有曆練清苦貧寒、培養超逸品格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