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自我才能不斷取得成功
思想討論
作者:柴迎春
在鋼鐵企業工作,麵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很多人尤其是人到中年的員工,對自己的未來難免會充滿迷茫、困惑與擔憂,在奮鬥動力上有所不足:企業轉型升級了,我們怎麼辦?
著名的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還站立的話。”大家都熟悉的越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複國的故事亦告訴我們,隻要心中信念之火不滅,無論遇到多麼大的困難,最終總會走出困境。拿我們自己來說,很多人幹了大半輩子的爐前工、煉鋼工、軋鋼工,四十不惑時卻麵臨轉業,心中難免會有顧慮和擔憂,會有千絲萬縷的牽掛與不舍,難以言狀。但隻要我們心中有堅定的信念,就像《老人與海》中的老漁夫聖地亞哥,憑著“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的信念,就一定能夠戰勝自己、證明自己。為了家庭、為了自己今後的人生道路,重拾奮鬥的信心,無論人生的道路向左還是向右,相信奇跡就在前方。
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成功者和失敗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心態。積極的心態能幫助人們成就事業。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小時候是一個瘦小又怯弱的小男孩,上課被老師喊起來背誦課文時,他會雙腿發抖,嘴唇顫抖著說不出話,並且因為齙牙而使相貌顯得極為醜陋。羅斯福沒有顧影自憐,相反他卻樂觀堅強、積極奮發,咬緊牙關克服內心的懼怕,像其他強壯的孩子一樣積極參加各類體育活動,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最終他成為一個勇敢的人,充滿激情和活力,成為西班牙戰爭中的馬隊領袖,成為美國總統。反觀我們自身,麵臨各種變化時,就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學會通過暗示自己“我能行”,讓自己樂觀起來、自信起來、行動起來,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適應新變化,就一定能在奮鬥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收獲。
還有,“人貴有自知之明”,要清楚自己是哪種類型的人,適合什麼性質的工作,隻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才會熱愛,也隻有在做自己熱愛的事情的時候,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奮鬥起來才會得心應手,充滿成就感。馬雲在下海前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老師,接觸了互聯網後,已是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之一的他毅然辭職,創辦“中國黃頁”,投身互聯網成就非凡事業。實際上,也許換一個平台、換一個崗位,人會爆發出更大的能量,並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成功的機會。
最後,我們還要有明確的目標。目標即是方向,目標體現的是一個人對於期待成就的決心,有目標才會有奮鬥的方向,才會有成功的可能。明確具體的目標對於成功的追求意義重大。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麵對周圍人們的非議和千百次的失敗,卻以極大的耐心和毅力,朝著一定要發明電燈的目標前進,終於取得成功。回想自己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目標的激勵。因為目標使我們產生能動性和積極性,在我們做出選擇後,能引導我們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促進我們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