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的人眼裏,特別是一些企業家和員工的眼裏,總認為所謂企業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特別是在私營企業中,老板什麼事情都管著,因為不放心。采購、技術、生產、品質、物流、宣傳、推廣,沒有哪一件事能夠省半分心。很多的企業管理者把自己放在造物主的位置上,不是按照先進文化發展的要求,而是按照自己的意誌去發展老板文化,員工不是主動的參與者和創造者,結果讓人產生“企業文化就是老板文化”的歧念。
針對於此,我們應該從根本上認識什麼叫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遵守、帶有本企業特色的價值觀念。企業文化是象征的、整體的、唯一的、穩定的、難以改變的。它是一種以人為根本,以製度為導向的管理思想與管理哲學的總和,是看不見的軟件,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現在企業最高層次的競爭已經不再是人、財、物的競爭,而是文化的競爭,最先進的管理思想是用文化進行管理,因此,現階段的企業經營者越來越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和價值觀的塑造,企業文化已經成為流淌在員工血液裏麵的精神。
所以,我們不應該說“企業文化就是老板文化”,“企業文化是老板與員工共同創造的文化”才是準確的。因為員工“腦庫”才是企業文化的“寶庫”。誠然,老板或者說企業的一把手的性格、思想對本企業的文化起著重要作用,但部分不能代表全部,不能以偏賅全。也許企業呈現出來的風格,如內斂或者張揚,審慎或者冒險,細膩或者粗獷,開放或者自閉,染上比較濃厚的老板性格色彩多一些。也許老板的思想,在企業文化裏體現得多一些。但這些對於一家企業文化的龐大總量、豐富內涵而言,仍然是部分,是樹木,不是森林。
不可否認,老板是企業文化的主導人物,在企業文化中起決定性的因素,但我們更應該注意到,老板文化在企業文化中所占的比例問題。老板文化雖然很重要,但卻不是企業文化的全部。老板文化就像是火車頭,如果沒有其他文化作為火車廂,那麼這樣的文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文化。因為,每個人的意識都具有主觀能動性,員工對文化具有自主選擇性。老板掌控、唯我獨尊、封建家族式等級製度的文化內容是難以讓員工接受的。
企業文化不是老板文化,但是企業文化受老板影響,具有老板的影子。能否改變企業文化的現狀,老板的觀念革新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他所有理論的建立僅僅是空中樓閣而已。為此,老板要改造自己的經營理念,更要改造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讓員工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主動參與者和積極的創造者。企業文化的培育過程要讓全體員工積極主動地參與,並將代表多數人觀點的人作為典範和執行者,加強交流溝通,積極鼓勵員工參與並反饋情況。
海爾總裁張瑞敏在談到自己的角色時說:“第一是設計師,在企業發展中使組織結構適應企業發展;第二是牧師,不斷地布道,使員工接受企業文化,把員工自身價值的體現和企業目標的實現結合起來。”可見,對於企業中的各級幹部來說,如何讓員工認同公司的文化,並轉化為自己的工作行為,是關係企業文化成敗的關鍵。
一種成熟的企業文化是一個複雜的思想體係,是需要經受實踐磨礪、時間衝刷的精華理念,絕不是一個人可以承擔得了的。古人雲:一人之智,如螢火之光;眾人之智,如日月之光。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員工的素質是非常高的,管理者不能忽略這塊寶藏。如果每一個人貢獻一朵思想火花,那麼幾百人、幾千人的火花會合在一起就是衝天巨焰。當然,企業文化不是簡單相加,但道理如此。
總之,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是全體員工,起主導作用的是老板。企業文化構建,就大多數企業來講,企業老板既不宜大包大攬,無視員工的智慧,也不能不聞不問,任憑它自生自滅,而應發揮主導作用。員工也不宜把它當成老板的事情,推得幹幹淨淨,而應積極參與,當仁不讓地承擔文化建設者的一份責任,貢獻自己的智慧。這樣構建的文化,既體現老板個性,又蘊涵群眾智慧,才是優秀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