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守方求圓,做事要講究方法的運用(2 / 3)

如此,使公司從內部保留住了很多人才。

[4]建立良好的福利製度

福利製度的建立,能使下屬感到集體是真正想留住人才、重用人才的。如今,很多人選擇工作時,都把是否有良好的福利製度作為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加坡南益集團自1951年開始實行“休養金”製度。該製度規定,南益公司員工每月從薪金中扣除5%,公司則付出該員工月薪的10%,存入銀行的特別賬戶,後轉入各員工的名下,使得員工退休後的生活有了保障。

南益公司還製定了“居者有其屋”的計劃,即南益公司屬下的每一位職員都擁有自己的房屋。公司以無息貸款的方式,把大約3年的薪金總額借給職工買房屋,房契的業主是公司的名字。然後,在每年的年終分紅中,將該職員的分紅扣除一半,作為償還公司的房屋貸款,直到還清為止,此時公司才把房契移給該職員。

由於南益公司實行終身雇用製,職員待遇優惠,分紅豐厚,而且“居者有其屋”,因而他們都成為南益公司的中堅分子,所以,在新加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沒有人有本領挖走南益的職員。”

鬆下電器也有良好的福利製度。它的住宅製度保障了職工住宅問題,他的養老金製度使員工可在退休後安度晚年……這些製度都有效地留住了人才。

[5]多關心下屬,與下屬多交流

要留住人才,必須多關心下屬,了解下屬的生活,工作情況,盡量解決他們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平時,要多與下屬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心中的真實想法,摸準對方的脈搏,對症下藥,滿足其要求。

隻有真正與下屬打成一片,與下屬達到共鳴,讓下屬感到為集體工作是為一個大家庭的發展,這才可能讓下屬有更大的忠誠感。

土光敏夫使東芝獲得成功的秘訣是“重視人才的開發與活用。”在他70多歲高齡的時候,曾走遍東芝在全國的各公司、企業,有時甚至乘夜間火車親臨現場勘察,有時,即使是星期天,他也要到工廠去轉轉,與保衛人員和值班人員親切交談,從而與職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他說:“我非常喜歡和我的職工交往,無論哪種人我都喜歡與他交談,因為從中我可以聽到許多創造性語言,使我獲得極大收益。”

例如,有一次,土光敏夫在前往東芝工廠路途中,正巧遇上傾盆大雨,他趕到工廠,下了車,不用雨傘,和站在雨中的職工們講話,激勵大家,並且反複地講述“人是最寶貴的”道理。職工們很是感動,他們把土光敏夫圍住,認真傾聽著他的每一句話。熾熱的語言把大家的心連到了一起,使他們忘記了自己是站在瓢潑大雨之中。激動的淚水從土光敏夫和員工們的眼裏流了出來,其情其景,感人肺腑。

講完話後,土光敏夫的身上早已濕透了。當他要乘車離去時,激動的員工們一下子把他的車圍住了,他們一邊敲著汽車的玻璃門,一邊高喊道:“社長,當心別感冒!保重好身體,更好地工作。你放心吧,我們一定要拚命地工作。”而對這一切,土光敏夫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麵,他被這些為了會社興旺發達而拚搏的員工們的真誠所打動,他更加想到了自己的職責,更加熱愛自己的職工。

在留住人才的方麵,除了以上談到的一些主要措施之外,領導者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但不管采用什麼樣的方法,有幾點要注意:

(1)提高領導自身的素質。要留住人才,除了應有的措施,領導也應提高自身方麵的素質,以使下屬對你信服,很難想象,一個不足以服眾的領導能夠讓下屬留下來甘心為你賣命。

(2)使下屬跳槽的客觀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因而平時一定要注意選擇激勵的手段,不能以一概全,以為下屬不穩定的原因除了工資還是工資。

(3)對優秀人才要特別敏感,否則他另擇高就,領導還蒙在鼓裏,不能及時采取挽留措施。

4.讓下屬感受到自己的期望值

領導的職責就是激勵手下每名員工的工作熱情。因此,領導要盡可能的讓下屬了解自己對他們的期望值,讓下屬感覺你在重視他們。

人類最普遍的特性就是:期望自己被重視,被認可。領導可以想一想當你自己在團隊中不被重視或不被理睬時的感受吧。這種感受常常使你覺得自己看起來相當愚蠢或者低人一等。一般情況下,你越讓下屬感到自己被重視,下屬給與你的反饋就越強烈,以至於人們願意為它做任何事情,無論好事還是壞事。其結果(這不僅僅是指工作業績)也就越令領導滿意。

一個優秀的領導要想使自己的下屬都努力工作,發揮出他們自身的潛力,就要讓下屬在這個群體中找到歸宿感、成就感,使他們感到自己非常重要,這才是最成功的做法。

“你為什麼留在微軟?”

許多人都曾經這樣問正在微軟工作的員工,這些員工也曾經如此這般地自己問過自己。

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困難,因為微軟有很多機會讓他的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找到成就感。

雖然有人曾經這樣開玩笑說:“隻有成就感是你的,成功是你老板的,而錢卻都是比爾蓋茨的。”

但這些員工依然為能有這樣的工作而感到自豪和滿足。

微軟公司的高層領導者會通過各種手段,使員工感到微軟是一個能充分發揮自身聰明才智的地方。

他們會看到,作為個人,自己的聰明才智是如何融入產品並被全世界的人使用的!從而產生一種成就感。

盡管在高技術公司中,擁有創造性的人才是極為重要的,但是如何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則顯得更為重要。

微軟的具體做法是:固定項目的可用資源,即嚴格限定一個項目的工作人數和交付時間。

這樣,固定的項目資源就成了項目開發當中最為關鍵的研究因素,尤其是交付時間,使得整個開發小組必須充分凝聚其創造力,並拚命工作,迫使他們少去顧及多餘的特性,苦苦思考哪些特性才是一個新產品的關鍵。

要想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這是一條盡人皆知的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尊重是雙向性的。隻有在領導尊重下屬的前提下,你的下屬才能更好地尊重你,配合你的工作。每個公司最嚴重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員工是公司最重要最富有創造力的“資產”,他們的貢獻維係著公司的成敗。每一名下屬員工都希望自己的意見、想法被領導重視,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領導的認可。一旦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很重要的、被重視的、被尊重的,他們工作的熱情就會高漲,潛在的創造力就會發揮出來。

5.把你的目光從過程轉向結果

對於作為領導的你來說,是完美的結果重要還是完美的過程重要?結果和過程有時並非兼容。正如戰爭中評價將軍的標準不是傑出的戰術而看究竟誰取得了勝利。

現在企業管理中,首先是確定目標,對目標的完成很重要,至於員工用什麼方法解決,不要探究其過程。領導人不可能事事關心,對一些細小的事情,完全可以不管,要求屬下去完成,隻要有一個很好的結果,這就達到了領導的目的。

所謂的“結果導向”,就是設定可評估的目標,依設定的時間表提出階段性的成果。葛洛夫不僅要求英特爾的每一位成員嚴守這項務實的原則,而且對他自己的要求更為嚴格。他曾寫過一本書《高效率管理》(HighOutputManagement),1983年由蘭登書屋(RandomHouse)出版,主要就是在討論如何令組織達成可預期的目標。

我們相信,這種以結果為導向的思考模式讓英特爾務實而創新,無論在產品、製程或是服務,都能為客戶帶來最大的利益。創新的想法,往往在設定目標的過程中產生。

結果導向意味著英特爾所肯定的價值在於積極的目標、具體的結論與成果。要讓每個人了解團隊的方向,必須設定高目標,還要以量化的手法,務實地製定能夠展現進度和成果的指標,這樣一來,每個成員就能站在自己的崗位盡一己之力。英特爾是以“計劃式管理”來推動結果導向的理念。每一個事業部、每一部門以至於每一個人,都必須為自己設定一季的目標,所有的目標設定都以公司的方向為指導原則。每一季結束之時,每個人為自己的成果評分。同時,也經由相同的步驟設定下一季的目標。

英特爾習慣於為各個組織設定那種乍看之下讓人覺得無法達成的“高目標”。然後,葛洛夫再和相關的小組密切討論,找出合理的目標,並且對市場的需求和公司的資源作合理的評估。1993年,英特爾訂立PCI晶片組的業績目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葛洛夫覺得英特爾能夠把晶片組的業務提升到100萬套;但是部門的總經理依照他的經驗,預估當年的業績是20萬套。葛洛夫向他指出,PCI將會廣泛地被業界接受,所以100萬套的業績並非天方夜譚。但是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認為PCI的市場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架構起來。最後,一致同意,60萬套是一個可接受的目標。經過一年的努力,在不停推動PCI規格與新產品之後,終於在年底達成了預定的目標。每個人都喜出望外。

第二年,同一個經理人、同樣的團隊,自發地提出了500萬套的銷售目標,這可是遠超過葛洛夫的預期。而且,他們再次做到了!小組積極而自發地設定了高目標,並且實現了。

除了生產與業務之外,行銷部門的產值就沒有那麼容易評估了。通常,大部分的公司都不去評估市場行銷部門的產值,因為市場行銷的成果很難量化。早期,英特爾是用“用以設計”來判定市場行銷的成果。一旦一家公司投入資源,以英特爾微處理器展開設計,比如說購買英特爾的開發係統,英特爾就認定這是一個“用以設計”,因為客戶投入資金和人員,相當於對英特爾的一種承諾。一旦廠商采用英特爾的係統來設計,在產品量產之後自然會轉化為訂單,變成可見的業績。在80年代推動“致勝”計劃時,英特爾每周檢討“用以設計”的狀況,隨著數量節節上升,英特爾知道“致勝”計劃奏效了。當英特爾推動“Intellnside”媒體計劃時,英特爾以市場的曝光率和使用者的喜好度作為成果的指標。英特爾直接搜集世界各地使用者的意見,這是使用者對英特爾最直接的評分。隨著指數上升,葛洛夫相信“Intellnside”逐步達成了原先期望的市場效果。

對開發產品的設計部門而言,產品是否能及時上市,就是最好的指標。評估的標準可以是由製定規格直到量產的種種階段,或者是由送樣到出貨一百萬個所需的時間。英特爾最早期的成就是486D2X晶片,從完成樣品到100萬個晶片出貨,隻用了52周的時間。後來,英特爾更是一次又一次地打破這個紀錄。

英特爾的故事告訴今天的領導者:“結果遠比過程更加重要”。領導要把目光從過程轉向結果,尤其對於傑出的下屬,不必對他怎樣去做過分幹擾,關鍵是看他做出了什麼。

6.及時化解員工的不滿情緒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當員工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不滿情緒。即便領導再努力,也很難使手下的每個員工都感到滿意。

員工不滿情緒產生的誘因有:認為自己所得的報酬太低,晉升太慢;受到領導或同事的不公正對待;福利較差;工作條件不好;反映的意見或合理化建議得不到領導的重視;從事的工作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價值,人際關係不協調;工作時間太長,工作太累;管理機構官僚作風嚴重;職工食堂夥食太差等。

員工產生不滿情緒的原因很多,但後果卻隻有一個,那就是工作效率的下降。一旦員工對企業產生了不滿情緒,就必然會通過一定的方式發泄自己的不滿,如抱怨、發牢騷、消極怠工,直至辭去工作離開企業,所有這些現象的發生都會給企業帶來損失。所以,在處理企業內部出現的相關問題之前,首先應當深入調查研究,找到員工產生不滿情緒的真正原因,消除員工的不滿。這就需要領導認真聽取員工的意見,允許暢所欲言,並針對不同的情況給予解釋和處理。如果領導能夠認真負責、公正平等地對待員工的意見,在大多數情況下,員工的不滿就可以消失在開誠布公的交流之中。

當有必要對員工違反紀律的現象采取紀律措施時,有關部門應有令必行,不可一味姑息。否則企業的製度就會形同虛設,管理就會失去權威。對為企業作出貢獻的員工,應當及時地給予獎勵,以樹立榜樣,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

處理好員工的不滿情緒能夠提高員工工作滿意度,加強員工之間的溝通和信任,提高組織凝聚力和士氣,傾聽是消除員工不滿情緒的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