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切入點”,即出手就能“打”到關鍵處,而且可以舉一反三,震懾其餘。領導抓管理工作,必須找準“切入點”,以便不做則已,要做就要有好效果。
朱元璋的領導心智是:提前預防可能出現的隱患,防止“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1.嚴禁防範大小漏洞
漏洞有大小,但不可不防範。朱元璋為了加強封建專製主義統治,利用特務對臣民進行監視、防範。明朝的特務機構叫錦衣衛,其全稱叫錦衣衛親軍指揮使司,屬京衛之一,後因賦予緝查、刑獄之權,其勢力日益顯赫。其下屬有鎮撫司,掌理詔獄,無所不用其極,文武百官聞之喪膽,被稱之為特務衙門。這是朱元璋的防範漏洞術。
追溯到1364年三月,朱元璋就仿元朝舊製設拱公司,秩為正七品,隸屬於都督府。不久,又改名為拱衛指揮使司,再改都衛府;升其為正三品衙門。洪武二年(1369年)又更名為親軍都尉府,以為親軍,並管領左、右、中、前、後五衛軍士,下設儀鸞司。洪武四年(1371年),正式定儀鸞司為正五品,設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到1382年(洪武四年),四月,設錦衣衛親軍指揮使司,設指揮使一人,正三品,指揮同知二人,從三品,指揮僉事四人,四品。其下屬有禦椅等七人,皆正六品,洪武十七年(1384年),升錦衣衛為正三品。
錦衣衛由皇帝親自指揮控製,長官指揮使在習慣上仍采用漢代名稱,叫執金吾。金吾有兩種解釋,其一是說它是一種用黃金塗飾兩端的金棒,象征著權威;其二說它是一種不祥的鳥。漢代執金下麵,領有身穿赤黃色戎裝的騎兵,叫做“緹騎”,因此,明朝錦衣衛校尉也被稱為“緹騎”。錦衣衛下設南北鎮撫司,南鎮撫司掌管本衛內部刑事,北鎮撫司專治詔獄,也就是特種監獄和法庭。它不受任何外廷法司和法律約束,直接聽命於皇帝。
朱元璋登臨皇帝寶座之後,因其出身低微,心裏常感自卑和不安,但皇帝的尊嚴又促使他必須獲得臣僚忠誠的擁戴,於是派人窺探臣僚私下的言行,任用不少心腹做特務,稱之為檢校,察聽在京大小衙門官吏不公不法及風聞之事,並奏明朱元璋知之。
朱元璋的心腹特務,文官中有高見賢、僉事夏煜、楊憲、淩說等人。武官有禁衛軍官,如兵馬司指揮丁光眼,金吾後衛知事靳謙、毛驤、耿忠等。可以這樣說,檢校的足跡無所不至,勳臣小吏連將官家屬均在監視之列。史載:朱元璋曾派檢校察視將官家屬,發現有女僧引誘華高,又發現胡大海之妻敬奉藏僧,行“金天教法”。朱元璋獲知後發怒,下令把這兩家的婦人及女僧全都丟進水中淹死。北平離京城路遙千萬裏,但朱元璋通過特務對北平的事情及動靜了如指掌。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給徐達等人發去手令:“北平城內有個黑和尚,常出入各官門下,與各官們說些笑話,一點也不防他,還有一名和尚是江西人,秀才出身,前元應舉不中,出家做了和尚,見他在城中與各官說話……又有隱下的高麗不知其數,遣文書到時,可讓人把他們都送來,及那些北平、永平、薊州、密雲、遵化、及真定等處鄉市舊有僧尼,全都送來。又有一名太醫,江西人,前元提舉,即日在各官處用事。”朱元璋又指出:“指揮孫蒼處有兩個回回,也快速押送來。”
國子祭酒宋訥有一天生悶氣,麵帶怒色獨坐,被特務發現,便偷著為他畫了一張像,第二天上朝時,朱元璋便問他為何生氣,宋訥大吃一驚。忙答道:有一國子監生走路太快,不慎摔了一跤,撞碎了茶具,我氣惱自己有失教誨,正在自責呢。但是皇上是如何知道了呢?朱元璋把他的畫像拿來,他才方然大悟。曾經在朱元璋手下做過兵部和吏部尚書的吳琳,洪武年間致仕告老還鄉,朱元璋對這位已退休的官員不放心,於是派錦衣校衛前去察看,被派之人按朱元璋指點來到了吳琳的老家黃岡,遠遠地就發現有一農民打扮的老人從小凳上站起插秧,被派之人前去問道:這裏有一個吳尚書在家嗎?老者忙停下手裏的活回答:我便是吳琳,那人忙寒暄幾句告辭,回來後向朱元璋做了彙報,朱元璋聽了十分高興。對於仍在朝中為官,對皇帝忠心耿耿,而且言行一貫謹慎的開國元勳,朱元璋也是備懷戒心,派特務監視。如大學士宋濂,為人一貫謹慎小心,在宮中為官從不講別人一句壞話,自己在牆壁上貼著“湯樹”兩個大字,作為座右銘。家中如有人來訪,問起宮庭裏的事,宋濂就指牆上的字,從不回答。連朱元璋都曾讚譽他說“事朕十九年,為嚐有一言之偽,清一人之短,始終無二,非止君子,真可謂大賢。”就是這樣的賢人朱元璋也會派人暗中偵察他的言行。有一次宋濂在家中請客吃飯,朱元璋便派人偵察。第二天朝罷,朱元璋便問宋濂昨日喝酒了沒有,請些何人,喝些什麼酒?做些什麼菜?宋濂都如實地一一回答了,朱元璋得到了滿意的答案,笑著對他說,你說的一點也沒錯,你沒有騙我,說完之後,拿出一張由錦衣衛繪製的宴席座次圖給宋濂看,將這位大學士嚇得出了一身的冷汗。不僅僅如此,朱元璋還經常化裝私訪,親自偵察大臣們的情況。《明史·羅複仁傳》記載,羅複仁原是陳友諒的部下,做編修工作,後投奔了朱元璋,被命為弘文館學士,與劉基同位。他秉性剛直,能言敢諫,在朱元璋麵前敢於直陳得失,朱元璋喜歡他耿直的性格,稱他為“老實羅”。一日,朱元璋突然微服私訪,來到羅複仁家。當時,羅複仁家房子破爛不堪,而羅複仁正在家中打掃房屋,自己親自扒梯粉刷牆壁,一見皇帝駕臨,慌了手腳,不知所措,忙讓妻子端個小凳請皇帝坐。朱元璋見羅複仁住房如此窄小簡陋,窮得可憐,很是過意不去,說:大賢人怎麼能住這樣破爛的房子?下令賜給一座城裏的寬大宅第。後來,朱元璋微服私訪,突然來到徐達家中,徐達當時病得很重,見他來了,從枕褥下抽出一把寶劍對他說,要是碰上別人,就把他殺了,以後千萬小心!自此,朱元璋再也不私訪功臣之家了。史書還記載,有一老儒名錢宰,被調到京師編輯《孟子節文》,一日罷朝回公館,閑而吟詩:“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被便衣特務聽到並向朱元璋報告,第二天,朱元璋在文華殿宴畢,他召集群儒,並質問錢宰說:“昨日做得好詩!不過我並沒有‘嫌’你,何不把嫌改為‘憂’字?”錢宰被嚇出一身冷汗,忙磕頭謝罪。朱元璋沒有放過他,還是遣送他回老家了,說:“朕今放汝去,好放心熟睡矣。”可見錦衣衛的特務對借調人員監視也非常厲害。
另外,南京各部皂隸都戴漆中,諸司衙門也都掛牌額,錦衣衛派邏率陽偵察諸司得失,發現禮部皂隸白天睡覺,兵部晚上不設巡警守夜,於是把禮部皂隸的漆中和兵部門前的牌額偷偷取走,以示懲罰。禮部和兵部發現後不敢做聲,從此,禮部皂隸不戴漆中,兵部門前也沒有了牌額,亦成為典故了。
除此之外,朱元璋還以功臣有大勳,各賜率一百二十人作衛隊,並設百戶一人統領,頒有鐵冊,子孫得襲,稱為鐵冊軍,實際上是防止功臣有二心,特設鐵冊軍進行監視。朱元璋把重大案件一般都交給錦衣衛處理,由自己親自掌握。詔獄用刑也非常殘酷,臣民提起都談虎色變,同時,錦衣衛還負責巡察、緝捕京城內外盜賊的任務,緹騎也時常四出,偵察臣民活動,檢校也是橫行霸道,如兵馬司指揮丁光眼巡街生事,遇上沒有路引的行人,就捕去充軍。高見賢、夏煜等人則專做告發人家隱私的勾當,連開國元勳李善長也懼他幾分。可朱元璋對他們卻非常欣賞說:“有這些人,好比惡狗,則叫別人害怕。”而且朱元璋還給一些緝查有功的檢校升官,如毛驤從管軍千戶升為都督僉事,掌錦衣衛事,典詔獄;耿忠也做到了大同衛指揮使;楊憲也做到了中央中書省右丞、左丞。連和尚吳印、華克勤,也允許他們還俗做了大官。朱元璋從1382年(洪武十五年)開始,就運用這批特務、法庭和監獄,把全國的重要犯人,交給他們審判和處刑。
1387年(洪武二十年),朱元璋認為錦衣衛的詔獄用刑過於殘忍,同時,鎮壓臣民不軌妖言的任務也基本完成,於是下令焚毀錦衣衛刑具,把犯人移交刑部審理。1393年(洪武二十六年),胡惟庸和藍玉案全部結束,朱元璋再次申明此禁,詔令京師外罪囚,不得交錦衣衛,無論罪惡輕重,全都經三法司。應該說朱元璋此舉,當為一時善政,他在位期間,再也沒有恢複這慘無人道的詔獄。他還使用一種和錦衣衛有關的廷權製度,凡是因進諫觸怒了朱元璋的文武大臣或有過失,當廷就杖責,由錦衣衛負責。
朱元璋為了進一步控製臣民,在地方上設置巡檢司,主要設在地方府州縣關津要害處。設置巡檢、副巡檢,均為九晶官,主要職責是盤查奸偽,緝捕盜賊、往來的奸細以及販賣私鹽販和逃犯等,凡無路引麵生可疑之人都在盤查、緝捕之內。朱元璋規定:“凡軍民等往來,但出百裏即驗文引,如無文引,必須擒拿送官。並規定了處罰的具體條例。”如規定“若軍、民出百裏之外不給引者,軍以逃軍論,民以私度關津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