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把握中層管理者心理,培養中堅力量(4)(1 / 3)

(6)聞過則喜,有錯就改。

正職如果沒有“聞過則喜”的精神,就難以協調好同副手之間的關係,隻有“聞過則喜”,下屬才願意親近你,願意向你傾吐肺腑之言;而你才能心明眼亮,謙虛待人,擺正自己與副手們之間的位置;才能在與副手們發生矛盾時客觀地估計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使副手心悅誠服。

(7)注意層次,分清主次。

正職在整個管理層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但主次有時是相對的,全局上你是主,但在某一局部上你是次。集體管理,分工負責,各有各的職責範圍。不能因為自己是正職,就什麼都管。屬於副手職權範圍內的事情,就要授權讓他們去辦。如果幹預太多,副手們可能產生誤會,認為你不信任他,這樣就會影響正副職之間的正常關係。

(8)有謙虛謹慎、虛心求教的精神。

正職應該在業務等方麵有比較全麵的修養。可是再能幹的領導者也不可能是“十項全能”,總有不懂的東西。正職如果在工作能碰到不懂的問題,應抱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態度,一開始就向副手聲明:我不懂,請你們拿出意見和辦法。這樣做,比明知道自己不懂,卻不好意思說出來,讓副手們去揣摩要好得多。

副職要這樣做

副職在領導隊伍中占據著重要位置。他既是管理者,又是執行者;既能製人,又受製於人;既主動,又被動。處在這個位置上的管理者,怎樣才能處理好與正職的關係呢?

(1)擺正關係,主動配合正職。

副職隻有和正職之間相互信賴、相互補充、相互支持,才能共同完成承擔的使命。所以,副職要出以公心,以大局為重,破除名利思想和虛榮心,堅決維護正職的威信和地位,積極主動地支持和配合正職工作,甘心當好助手。正職一時考慮不周的事情,副職要主動給予提醒;正職在決策遇到困難時,副職要幫忙分析其中的利弊,使其減少失誤;正職麵臨困境時,副職要挺身而出,為其排憂解難。

(2)以事業為重,切忌爭權奪利。

這是每個副職的必備品質。副職若能出以公心,不爭職務高低,不爭權奪利,中層隊伍就能形成拳頭,從而開創新局麵,幹出新業績。副職如果利欲熏心,個人野心膨脹,時刻想著升職,那管理層必然是一盤散沙,工作肯定搞不好。

(3)大膽負責,做好本職工作。

副職一般有兩怕:一怕工作中拿不準,一旦錯了承擔不起責任,因此過於小心謹慎,事無巨細都先請示彙報,把自己的手腳捆得緊緊的;二怕出力不討好,擔心別人說自己越權,因而工作缺乏主動性,推一推,動一動,什麼事情都要正職表態。這樣,一方麵給正職造成了許多不應有的麻煩,使正職忙於應付,影響全局工作;同時,也削弱了自己的管理職權。因此,副職隻要看準拿穩的事情,就可以拍板定案、大膽實施,起到獨當一麵或幾麵的作用,使正職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去抓全局性的工作,做戰略上的宏觀安排和部署。這就是對正職最大的支持和最有力的配合。

(4)氣魄寬宏,具有容人之量。

從某種程度上講,副職比正職難當,因為副職能遇到正職所遇不到的許多問題。如副職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提出一項方案,結果被正職給否決了。有個別正職屬於“武大郎”式的人物,不容許副職的才幹和功績超過他。這就要求副職有坦蕩的胸懷、寬宏的氣量,學會理解人、原諒人,對於雞毛蒜皮的小事,坦然一笑,不存芥蒂。如果你的提案被否決了,要回頭檢驗一下自己的設計是否合乎實際,如切實可行,應說服正職;一時說不通,就暫緩一下,在適當的時候再提出來。

(5)顧全大局,注意橫向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