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把握中層管理者心理,培養中堅力量(3)(1 / 3)

(4)“自我績效”和“自我保護”意識較為嚴重,總認為自己是給老板打工的,企業的效益、單位的形象、企業發展與我沒有關係,再加上自身心態、素質、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心態也比較複雜,見到好處時,積極踴躍,爭先恐後;發現問題時,或視而不見、裝聾作啞,或歸罪於上級、下屬、同僚、環境,或歸罪於變化、政策、收益,根本談不上去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這些歸罪於外的消極思想對中層管理者作用的發揮是非常有害的。

(5)心胸狹窄,聽不進別人的反麵意見,害怕別人功勞大會對自己構成威脅,便對成績突出的同事或下屬一味壓製,使得團隊無法建立起一種互相合作、互相信任的氣氛;更有甚者,當同事或下屬與他意見不合,或者與他發生了工作上的爭執時,這位主管馬上就把這個人打入另冊,盡說些什麼別人“不支持他”、“不服從他”之類的話,搞得同僚隻能“敬而遠之”。作為領導要有開闊的胸懷,切不可有意去推過攬功。

(6)忽視企業利益,將工作重心偏移到部門利益和為人處事上。他們常常視部門職責而不顧,利用他們身居領導層的便利條件,動用一切可以行使的手段進行上下級關係的協調和部門利益的溝通,假公濟私,左右逢源,拉幫結派,對時間、要求、質量、責任全然不顧,得過且過,敷衍了事。更有甚者,個別好事者為博得所謂圈內人士的賞識,喜歡在高層領導和其他人麵前搬弄是非,散布謠言。他們習慣於將自己的“職責範圍”視為“勢力範圍”,常常是口是心非、說的比唱的好聽,恰恰就是這種人,對領導決策執行和任務落實大打折扣,影響企業的有序發展。

愛康網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惠雲明說:“如果不用你,隻有你反對我;用你,所有人反對我,何去何從顯而易見。”不能與時俱進的中層常是創業老臣,他們有一定股份但不能跟上企業發展的需要,所以,這時應該把管理權與所有權分離,讓職業經理人來支撐企業的高速成長期。

麵對麵:高層與中層的困惑

中層不合格,也有高層的原因:高層無核心,搞個人派係,黨同伐異,不能公平公正、說到做到。高層角色不同也是原因之一,董事長要找放心的人,求穩定;CEO要找能幹的人,求發展,兩者能否達成共識是關鍵。

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管理者,在組織運行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高層管理者扮演的主要角色是決策角色,確定企業經營的大政方針、發展方向,並對企業的發展進行整體規劃,製定企業規章製度以及進行重要的人事組織安排等。企業中層管理者則承擔著企業決策、戰略的執行及基層管理的作用。他們的工作具有既承上啟下,又獨當一麵的特點。而來自企業內部,中層管理者與企業高層之間由於管理模式、工作方式、利益分配所引發的矛盾時有發生,中層管理者的穩定性常常令企業高層感到擔憂。中層管理者如果對企業高層管理者個人風格、企業戰略的不認同或抵觸,很可能導致中層管理者辭職而去,甚至帶走一大批企業的骨幹力量和技術人才,給企業造成無法彌補的巨大損失。

企業高層往往感到十分困惑:中層與企業能同甘卻不能共苦,翅膀硬了就想飛,中層與企業不能很好地融合,許多中層在自認為打下一片江山後,就安於現狀了;另一種情況是隻會低頭拉車,卻不知道抬頭看路……

表現出無奈與困惑的不僅僅是企業高層領導,中層管理者同樣也有自己的無奈與困惑:高層們一般管不到普通員工,有的高層領導也隻是在開全體大會時露個麵,冠冕堂皇地講兩句鼓勵的話,平常遇到員工,心情好的時候會和員工聊聊家常。但是高層領導對中層管理者往往就不那麼客氣了,布置工作、檢查落實、優化組合……會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考核中層管理者,就怕中層管理者閑著,就怕他們工作量不飽滿。當然,高層領導也有說辭,中層管理者嘛,一般都是年輕人,不多壓點擔子,怎麼能進步呢?高層領導在工作上給中層管理者壓力,是在考驗和鍛煉中層管理者,所以,壓力再大中層管理者也得承受著。

筆者要說的是,企業未來決勝的籌碼是反應速度,團隊執行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團隊領導人(中層管理者)的領導力與執行力。因此,企業想在未來的競爭浪潮中不被淘汰,高層領導就要充分認識到中層管理者的重要性,將中層管理者培養成自己的左膀右臂。同時,中層管理者要隨著企業一起成長,一定要提高自身修養,修正自身個性,融入企業運行軌道,充分發揮好中層管理者的職能作用,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隻要高層領導和中層管理者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消除中層管理者危機的隱患,保證企業持續生存並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