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把握中層管理者心理,培養中堅力量(3)(3 / 3)

在寧波很多企業和事業單位,中層的核心一般由正職與幾名副職共同構成。這樣,如何處理好正副職之間的關係,對於提高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乃至對於一個單位的興衰關係極大。

正副職之間容易產生的矛盾主要有以下幾種:

(1)會上決定與臨時處置之間的矛盾。

一般大多實行集體領導、分工負責的領導方式。凡是屬於單位的重大問題,均經過集體討論做出決定,然後分頭去組織實施。在實施中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複雜情況。這就要求根據具體情況相機處理。結果,就會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有人認為這是小事一樁,用不著集體討論;有人則認為是重大問題,應該再經集體研究才能處理,這樣領導層內意見就不一致了。

(2)聽取意見全麵與片麵之間的矛盾。

副手們在工作中,難免會與下屬發生矛盾。這樣下屬就可能找正職反映情況,甚至“訴苦”、“告狀”。這時,對正職來說,就有一個全麵聽取意見還是偏心偏聽的問題。如果先入為主,聽的意見不全麵,就去著手處理,那就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還很可能使矛盾進一步激化。

(3)全局與局部利益之間的矛盾。

一般來說,正職是負責全麵管理工作的,而副手則往往負責分管一個方麵的工作。以工廠為例,廠長負責全麵的工作,他考慮問題要從全局出發;而副廠長是各管一攤的,就容易從自己負責的這一局部出發考慮問題。如製定年度計劃,廠長根據市場需求,對設備要求多開台、多生產,而負責設備的副廠長為了保證設備的完好率,要求多備車、多維修,這樣就會產生矛盾。其他如產量與質量的矛盾、品種與利潤的矛盾等,也都不可避免地會使全局與某一局部產生矛盾。

(4)處置功過不當引起的矛盾。

獲知正職見功勞就搶,或是副職見錯就推,都會引起相互不滿而產生矛盾。

(5)調節副手們之間的糾紛時產生的矛盾。

副手們各負責一個局部工作,容易從本位出發考慮問題,也會出現一些矛盾。正職如果協調不及時或者調解不公正也會產生矛盾。

正職要這樣做

正職與副職之間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如何正確處理好正副職之間的矛盾,協調好關係呢?

(1)要盡可能全麵了解副手,這是協調人際關係的基礎。

正職對副手的能力、品德、專長、愛好、性格、家庭、經曆等各方麵的情況要比較熟悉。這樣當問題發生、矛盾出現的時候,才有可能對副手應負的責任做出準確的判斷。

(2)要引導副手樹立整體的觀念。

在與副手研究工作時,要經常提醒副手樹立全局觀念和係統觀點。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單位都是一個係統、一個整體。係統內各要素之間、各部門之間,關係錯綜複雜,相互關聯、相互牽製,隻有把每一個局部都放到全局中來考慮,才能走活一盤棋,取得較好的整體效益。

(3)支持副手們的工作,不在背後說長論短。

人各有缺點,下屬對副手們難免說三道四。正職對於下屬的議論,需要加以引導,但不能下令禁止。如有人在正職麵前討論某副手的短處,正職千萬不能隨聲附和,自己更不能帶頭議論,否則副手就無法開展工作。即使下屬的意見是正確的,也隻能耐心聽取,然後通過與副手交換意見後再予答複。對副手們的缺點和不足,要和他們當麵交談,在下屬的麵前則應多講他們的長處。

(4)及時與副手交流思想。

正職對工作有什麼新的想法,想幹什麼,在下麵聽到什麼反映,隻要不是屬於不該公開的話,都應該及時向副手們說出來。是自己的想法,與他們進行討論;是下屬的意見,與副手們進行交流;看到某人有什麼缺點,及時指出,以引起注意。正職與副手們經常交流思想,有助於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

(5)堅持原則,不徇私情。

有位管理者說過:“當我把所有人都得罪了,我就誰也不得罪了。”因為對副手們之間的矛盾,正職要敢於正視,分清是非,秉公處理。既不能遇到矛盾繞道走,睜隻眼閉隻眼,裝作不知道,也不能各打五十大板。那樣做從表麵看來,好像誰也沒有得罪,其實由於“和稀泥”,弄得是非不清、責任不明,人家口不說而心不服,矛盾也未必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