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他,激勵他
現代心理學原理認為:在社會群體中每個群體成員都有歸屬感,都希望自己的工作績效得到公正的評價。如果評價公正,則起激勵作用;如果不公正,則會使人產生苦惱不安和緊張心理,影響工作積極性的發揮。要調動中層管理者的工作積極性,就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製度,堅持以工作績效公正評價中層管理者,並根據考核結果,正確地實施獎懲激勵,從而使中層管理者得到到公平的評價和回報。
(1)思想教育激勵法。通過思想教育,提高人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從而指導人的正確行為,防止在行為上發生偏差。思想政治工作同時又是一項凝聚人心的工作。可以使中層管理者保持思想統一,團結一心,步調一致,形成合力。總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是靈魂,是統帥,是一切工作的動力和力量源泉。通過教育,使中層管理者最大限度地保證其工作積極性的發揮。
(2)職務激勵法。一個懂經營、會管理、善用人、能夠開辟一個部門新局麵的可造之才,理應根據實際需要,揚長避短,及時地受到提拔重用,以免打擊了“千裏馬”的積極性。作為一個單位的主要領導,就是要有一雙識才的慧眼,千萬不能因領導者自身的私利,而對身邊的優秀人才“視而不見”、“置之不理”。壓製和埋沒人才隻能使企業蒙受損失。對於在實踐檢驗中確屬“真金”者,要及時給任務、壓擔子,引入競爭和激勵機製,形成“優秀幹部有成就感,平庸幹部有壓力感,不稱職幹部有危機感”的良性循環。
(3)情感激勵法。情感是影響人們行為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按照心理學上的解釋,人的情感可分為利他主義情感、好勝情感和享樂主義情感等類型,這就要求我們的領導者在說真話、動真情、辦實事的基礎上,多關心中層管理者們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營造出一種相互信任、相互關心、相互體諒、相互支持、互敬互愛、團結融洽的同誌氛圍、朋友氛圍、家庭氛圍;以切實培養人們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增強對本單位的歸屬感、向心力。
(4)目標激勵法。目標是組織對個體的一種心理引力。所謂目標激勵,就是確定適當的目標,誘發人的動機和行為,達到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目的。目標作為一種誘引,具有引發、導向和激勵的作用。一個人隻有不斷激發對高目標的追求,才能激發其奮發向上的內在動力。在目標激勵的過程中,要努力促進企業目標與個人目標的有機結合,正確處理大目標與小目標,個體目標與組織目標、群眾目標,理想與現實,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關係。在目標考核和評價上,要按照德、能、勤、績的標準對人才進行全麵考察,定性、定量、定級,做到獎罰分明。
(5)榮譽激勵法。行為科學認為,人的行為是由動機決定的,而動機則產生於需要。也就是說,人的需要是產生行為的原動力。因此,滿足需要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重要途徑。而在各種需要中,人們對物質生活基本條件的需要,對被尊重、被關心、被愛護等人身基本權利的需要又顯得尤為迫切。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爭取榮譽的需要。對於一些工作表現比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進人物,給予必要的精神獎勵,都是很好的精神激勵方法。對各級中層管理者來說激勵還要以精神激勵為主,因為這可以體現人對尊重的需要。在榮譽激勵中還要注重對集體的鼓勵,以培養大家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
(6)領導者行為激勵法。“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領導者的帶頭示範是對中層管理者最實際、最有力的動員和教育,對中層管理者的思想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調動中層管理者工作積極性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領導者要在中層管理者中響亮地提出“向我看齊”、“對我監督”的口號,凡是要求中層管理者做到的首先帶頭做到,凡是要求中層管理者遵守的首先帶頭遵守,並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來鼓舞、鞭策中層管理者。隻有通過領導者的率先垂範作用的發揮,才能進一步增強中層管理者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才能夠感召中層管理者,贏得中層管理者,進一步促進和調動中層管理者的工作積極性。
正職與副職之間形成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