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把握中層管理者心理,培養中堅力量(2)(1 / 3)

應對中層的“職場停電”

企業的中層管理者介於高層與基層之間,在組織中具有承上啟下的功能,並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在經濟上,他們一般比大部分員工獲得更高的薪水,顯得相對富有;在知識層次上,他們一般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從職業生涯來看,許多人是基層工作中的佼佼者,得以提升到現有職位是組織對個人的肯定;從行為目標看,他們並不滿足於一定的高薪,而追求成就感,希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並注重不斷自我學習和培訓。因此,在企業組織中,中層管理者有著特殊的地位,這意味著他們工作倦怠的症狀和程度也有所不同。

筆者接待過一個物管部門的中層,他說,自己壓力大得天天失眠。由於物管行業的發展,各公司對管理處是一種授權管理,所以來自於上級、社區和業主的壓力明顯增大,不少從業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據調查:物管行業由於職業壓力、社會壓力與個體壓力的綜合作用,導致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工作時間長。麵對形形色色業主的非難勞心勞神,不分時段工作是嚴重影響他們身心健康的客觀原因,心理疾病和精神憂鬱狀態者數量明顯呈上升趨勢。正是由於這些壓力的持續交互作用,致使企業中層人員的心理出現問題。

關注中層的異常心理

一般來說,我國企業中層管理者工作倦怠的特征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麵:

(1)生理方麵。中層管理者發生工作倦怠時,常常在生理上也會有所體現,如長期疲勞、缺乏活力、身體虛弱,有時會伴隨長期性頭痛、心跳加快等。

(2)情緒方麵。中層管理者一旦發生了工作倦怠,常常會認為自己所有的情緒資源都已經耗盡,對工作缺乏動力,特別是由於透明天花板所造成的對升遷的無望感,常常使他們沮喪抑鬱、悲觀自憐,在工作中退縮,甚至出現害怕工作的情況。

(3)認知態度方麵。中層管理者發生工作倦怠時,往往會對自身持有負麵評價,認為自己不能有效地勝任工作,或者懷疑自己所做工作的貢獻,認為自己的工作對社會、對組織、對他人並沒有什麼貢獻。

(4)行為方麵。發生工作倦怠的中層管理者士氣低落,常以責備或嘲諷的態度對待工作對象,並刻意與相關人員保持一定的距離,被動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並有可能導致高離職率和高缺席率等。

筆者曾對某物業公司30位管理處經理做過暗示心理測查摸底,測試結果顯示:90%的人有緊張、焦慮的心理感受;86%的人有“幹物管工作壓力大,人老得快”的心理感覺;72%的人不同程度地感到疲乏氣短,24小時精神緊張等不適症狀;43%的人明顯感覺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精力下降,精神不振;30%的人回到家中,對半夜手機來電鈴聲有心悸的心理反射。

這30位管理處經理普遍存在著緊張、頭痛、自卑、煩悶、易怒的心理狀態。按照心理學理論,精神正常並不意味著沒有一點問題,關鍵是這些症狀的產生背景、持續時間、嚴重程度以及對個體和環境的不良影響如何。

心理疾患會給職業帶來不小的危害:

(1)導致行為的極端化。

當一個人一旦落入了自我否定―外界否定―自我否定的惡性循環中時,必然導致對職場工作的自暴自棄,甚至做出不能被社會所接受的極端反應,受損的必然是企業。

(2)導致職業靈敏度下降。

中層人員職場需要心理健康,反應迅速,思維敏捷,動作靈敏,尤其是基層的管理人員,工作無小事,對各種變故時刻都能具有快速反應的能力。而一旦患病,則必然失去相應的職業警覺性和敏感度,使工作受損。

(3)導致工作責任降低。

一個不具備良好心理狀態的人,必然會喪失工作熱情、責任心,對工作不能專注,造成管理質量下降,真正受影響的是企業自身。

(4)導致放棄知識補充,漠視一切。

一個消極悲觀的人,輕則會對工作得過且過,重則對工作漠不關心,更不會重視對業務知識的學習,放棄應有的判斷和處置能力,玩世不恭;導致人心渙散,企業團隊作戰能力下降。

了解中層的心靈家園

對於中層普遍存在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健康問題,企業管理者絕不能忽視。讓我們來分析企業中層管理者職場停電的原因。

工作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