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鬆下以質優價廉為指導方針,以贏取合理利潤為原則,以大批量生產為後盾,以統一且穩定的價格為手段,實現了自己的定價戰略。
三、分銷通路策略
鬆下的產品眾多,有資料顯示,鬆下曆史上推出的商品累計超過1萬多種,現在每年也有大約2000種左右的產品在銷售中;同時,鬆下又是以質優價低的大批量生產、銷售為基礎的。這些特征都需要鬆下公司擁有暢通的分銷渠道和遍布各地的銷售網絡。
(一)多種通路相結合
鬆下電器使用了長短結合的分銷策略。通過建立長通路,使鬆下產品能以較快的速度形成銷售網絡,形成廣銷的格局;而短通路的運用則節約了分銷費用,樹立了良好品牌形象。
1.整合長通路
鬆下采用長分銷通路,即:製造商批發商零售商目標顧客的通路形式。鬆下公司生產的數量龐大的產品,通過分布在各地的批發商,並利用批發商的區域分銷網絡將鬆下產品分流到零售商,最終實現銷售。通過這種分銷方式,擴大了產品的銷售量,拓展了公司的規模,使鬆下產品的庫存得以降低,資金周轉率提高。
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公司信譽和形象的確定,使得批發商數量越來越多,鬆下及時對其分銷網絡進行了整合:
第一步,對批發商實行鬆下產品的專銷製,專售National品牌,這樣減少了批發商經營其他品牌時的競爭;
第二步,按不同的產品種類和銷售地區把批發商分別改組為銷售公司,並將分散的批發商係列化。
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將批發商的經營範圍進一步明確化,減少了內部競爭的損耗;還可以根據各地區的具體情況更有效地銷售產品,並加強了市場調查的力度和靈活性。
2.統一短通路
鬆下還采用了製造商零售商目標顧客的短通路分銷模式。短通路方式的運用,除了增加產品銷售以外,還起到了樹立鬆下公司企業形象的目的。利用零售店、人員促銷、麵對麵的服務方式讓目標顧客直接而清晰地感覺到鬆下產品質優價廉的特點,為鬆下品牌亮起了一張張廣告牌。
鬆下公司為了形成更好的廣告效果和增加企業形象,進一步采取措施,在把零售店組織起來形成會員店、聯銷店體係後,實施一係列統一行動:統一門麵、統一廣告宣傳、統一價格、統一形象等等,從外觀上形成了連鎖專賣的風格。這些窗口的建立,增強了鬆下的品牌形象和售後服務功能,還獲取了來自顧客的直接信息反饋,有助於鬆下產品的革新,節約了通路費用,並將鬆下質量高服務優的產品直接呈現在顧客的麵前。
(二)代理製打開海外市場
鬆下電器公司向滲透國外市場時,主要采取的是代理製。
代理製為鬆下電器公司的海外發展奠定了基礎。1979年世界家電市場正處於研發新技術的高潮期。美國RCA和荷蘭菲利浦等世界知名企業都不斷致力於開發新產品。當年,為了成功地打入最具潛力的美國市場,鬆下電器將其VHS係統錄像機的銷售權交給了美國RCA,這一舉措產生了3個影響:首先是使鬆下電器公司率先直接打入了美國市場,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並在逐漸形成、日益壯大的美國錄像機和激光視盤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利用RCA公司在美國良好的聲譽,提高了鬆下電器在美國公眾中的形象;同時還在客觀上為日本的錄像機等產品壯大了聲勢,為日後迅速介入整個美國視聽係統市場奠定了基礎。20世紀80年代初,當RCA推出自己的產品時,已經無力與鬆下等日本品牌抗衡了,他們終於意識到是自己為競爭對手打開了市場大門,但大勢已去,RCA被迫在1984年退出激光視盤市場。
可見,鬆下在進入海外市場的初期是主要利用代理商來擴大市場份額,站住腳跟的。當打開了競爭對手的市場大門後,就開始逐步擺脫代理商,建立自己的分銷網絡了。這就是鬆下在海外銷售中典型而且貫用的做法。
四、促銷策略
鬆下幸之助曾有句名言:製造無需廣告宣傳的產品。讓產品去說話,是鬆下電器的促銷理念,這也證實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話。但這並不意味著鬆下電器放棄了廣告等促銷手段,相反,讓產品事實說話、樹立企業形象等促銷手段在鬆下電器公司的戰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讓產品說服顧客
在鬆下幸之助創辦“鬆下電氣器具製作所”之初,為了銷售自行開發的炮彈型蓄電池自行車燈,他就將產品免費交給經銷商展示,從而證明了產品的優質和廉價,形成了熱銷的局麵,這是鬆下幸之助用產品說服顧客的最好例證。
“廣告宣傳是製造商為顧客製造信心,目的不在推銷,而在於要讓更多人認識產品。”這就是鬆下電器產品廣告的目的。
(二)鋪天蓋地的CIS宣傳
鬆下在廣告宣傳中采用一套“企業識別係統”即CIS(Corporate Identify System),通過反複的視覺效果來加深人們對鬆下公司的印象。
在日本,為了使National品牌家喻戶曉,鬆下電器公司在許多建築物上、廣告牌裏、展覽櫥窗中,在出版物、資料圖書以及信封、信紙、火柴盒、甚至連垃圾桶上都印有National的印刷字體,而且規模顏色完全一致,給人們以十分深刻的印象,當人們乘車經過高速公路時很遠就可以看見路兩旁鬆下公司的National廣告牌,由於視覺多次重複,給人留下了深刻記憶。
1963年,鬆下電器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有意思的廣告:
“鬆下電器是烏龜”
這則別出心裁的廣告很快家喻戶曉,它看似自貶,實際上透出鬆下的深遠用意。烏龜是人們熟悉的小動物,十分可愛。它雖然行走緩慢,但卻在龜兔賽跑中,憑著堅韌不拔、孜孜不倦和踏踏實實的作風,超過了兔子。也正是這種烏龜精神使鬆下公司不斷前行。
(三)廣告大賽一舉多得
除了CIS公司形象宣傳之外,鬆下還有一支幾十人的廣告團隊。他們負責廣告策劃,還積極參加每年舉辦的“電通杯”優秀廣告作品大賽,並九次獲得大獎。通過這種大賽的形式,更直接吸引公眾去了解鬆下的產品,不論是否得獎都成為了一次很好的宣傳;而且,通過大賽也可增強顧客對鬆下產品的信任感,具有很強的滲透性,易於觀眾接受。
鬆下電器公司的成功是經營理念的成功,在這些理念的指引下,鬆下公司研製和生產了大量優質的電器產品,使全球的消費者有機會享受更好的生活。鬆下的成功告訴我們:品牌的成功不會一蹴而就,它需要品牌所有者長期的孜孜以求、苦心經營。當中國的企業開始這樣做時,我們才真正向世界名牌邁進。
(本文作者:李飛劉強)
索尼(Sony)
1946年5月7日,在二戰後日本東京的一片廢墟上,由38歲的井深大和25歲的盛田昭夫等二十幾個年輕人成立了東京通信株式會社,這就是日後聞名於世的索尼(SONY)公司的前身。
索尼公司以19萬日元起家,經過50多年的不懈追求與努力,由一個小作坊式的“街道工廠”,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擁有總資產300億美元,年銷售額超過250億美元,產品行銷170多個國家或地區,特別是公司塑造的“索尼(SONY)”品牌,不僅成為1990和1996年度全球十大著名品牌,為全球的消費者所熟知和信賴,而且在2001年全球著名品牌排行中名列第20位,品牌價值達150.05億美元。
索尼的成功不僅源於日本人的艱苦奮鬥品格,更得益於公司鍥而不舍的創新精神。在這種創新精神的驅動下,索尼從一文不名成長為世界名牌。
一、索尼的品牌特征
提起“SONY”,人們馬上會聯想起一係列世界第一:第一代晶體管收音機;第一台單槍三束彩色顯像管電視機;第一代盒式錄像機……
(一)品牌的來源
“索尼(SONY)”這一品牌名稱,是當時的東京通信公司為開拓國際市場而專門設計的。
1953年,為了開拓美國市場,公司決定修改品牌的名稱,因為東京通信工業或東通工這樣的名字對於美國人來講,發音很難;而采用東通工(日文寫成拉丁字母時為TO TSU KO)的第一字母簡寫TTK時,又與東京急行的縮寫“TTK”產生了混淆。於是,東京通訊工業株式會社副社長盛田昭夫,在出國途中萌發了給公司取個簡單易記、有獨特創意名字的想法。
新品牌名稱要符合很多條件:既要容易記住,又要朗朗上口,而且用任何一個國家的語言都能讀出、發出相同的聲音。經過長時間的策劃和醞釀,他們發現了拉丁字“SONUS”,是“SOUND”(聲音的意思)“SONIC”的詞源,與公司從事的AV行業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同時,意為小或小家夥的“Sonny”這個字使他們產生了共鳴,它表現出公司雖小,但卻是一個精力充沛的年輕人的集體的意思。將這兩個詞搭配在一起就組成了“SONY”這個詞。從此,一個充滿朝氣、簡潔而又朗朗上口的品牌誕生了。
新品牌名稱為公司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索尼(“SONY”)一詞是自創詞彙,在任何字典中都查不到,因而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為品牌的保護創造了條件;再者,“SONY”這個符號是由拉丁字和羅馬字“嫁接而成”,大多數國家都容易產生認同感,特別是歐美一些國家,常混同於本國詞彙,以至於後來許多美國人誤認為“索尼”是美國的公司。
由於新品牌給公司國際化經營帶來的巨大成功,1958年1月,東京通訊工業公司正式更名為“SONY株式會社”,並對“SONY”商標進行了注冊。從此,標有“SONY”商標的產品銷往海內外,索尼找到了打開全球市場的“金鑰匙”。
(二)簡潔的標識
僅有一個好的名稱是不夠的,品牌思想還需要產品標誌的設計來體現。最初,產品標誌設計成用高而細的斜體字母合成的“SONY”,外加一個正方形框框。對這個設計,盛田先生極不滿意。原因有二:一是公司更換品牌的初衷——簡單明了、獨特易記相違背;二是“SONY”被正方形框框住,給人以禁錮拘束的感覺,與索尼的開拓創新的企業精神相抵觸。經過細心規劃,終於形成了延續至今的索尼標識——由正直的粗體、大寫字母組成的“SONY”。將細長字體變為粗體,去掉正方形外框,給人以沉穩踏實、明快簡潔和自由豁達的感覺。
(三)索尼的市場定位
索尼人相信市場是可以創造的。
1950年,東通工開發了G型磁帶錄音機。由於當時錄音機還不被社會認同和接受,為了開拓市場,使錄音機進入學校,東通工派出了公司東京錄音營業部長倉橋,以東通工錄音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的身份在日本各地教育係統進行了題為《視聽覺教育方法》的講演,使學校逐步接受了錄音機,從而打開了公司錄音機產品的銷路。通過這件事,公司管理者們懂得了一個道理,那就是真正的、最好的市場莫過於開發和培育一個市場。
盛田昭夫曾經說過:“消費者並不知道什麼是可能的,但我們知道,因此,我們不去做大量的市場調查,而需要不斷地修正我們對一個產品及其用途的想法,研製出新產品,設法引導消費者,並與之溝通,從而創造出市場。”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索尼的定位是:依靠高新技術,開發研製優質時尚產品,領導消費新潮流。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越來越快地接受著越來越多的新事物、新產品,索尼正是符合了人們不斷追求新優產品的需求而定位的。
超越顧客現狀,引導消費需求。索尼不僅把目光著眼於消費者現有的需求,更注重於了解人的本能期盼,從而設計出能為顧客帶來更大價值的產品,去引導需求,創造市場。
索尼公司常務副經理大曾根幸曾負責過隨身聽(Walkman)的開發,他領導的“大曾根部隊”總結了18條產品開發原則,其中許多最直觀地表達了索尼人對營銷定位的思想,如:
(1)不做客戶似乎想要的東西。因為他們可能很快會改變,而是預先創造出能給客戶帶來方便的東西。
(2)不是從客戶的角度而是從自己的角度製造商品。因為如果製造商品的人自己都不想要的東西,別人就更不會買。
(3)市場非調查對象,市場乃創造之產物。因為新產品本身無法進行市場調研,即使調查了也會毫無結果……
無論是錄音機在日本的普及,還是晶體管收音機、隨身聽、CD機等等索尼產品的開發與銷售,無不體現著索尼人不斷創新、開發和創造市場的市場定位理念。
二、索尼的產品策略
索尼公司把產品的開發定位在音響視聽領域,提起它的產品,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從其產品的寬度看:主要有收音機、錄音機、錄像機、電視機、VCD、CD以及電影等。從其深度看:各種品種、規格、功能、款式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其附產品主要有:電池、充電器、磁帶、錄像帶、耳機(它是全世界最大的耳機製造商)等。索尼產品以“新、優、名、特、短、小、輕、薄”的差異化魅力著稱。
(一)新產品
索尼公司在推出新產品和改進型號方麵是全世界最高效的公司之一,平均每天推出4種新產品,每年推出1000多種,其中800種是原有產品的改進型,其餘完全是創新的。它在科技開發上的經費投入占營業額的6%以上。
從公司初創開始,井深大等創始人就不斷強調公司產品的開發創新。無論是開發晶體管收音機,還是CD機等,都體現著公司的創新與進取。特別是在信息科技發展迅猛的今天,公司提出了“數字·夢想·融合”的發展口號,確定了公司在AV與IT兩大新領域發展戰略目標。
對待產品創新,在“大曾根部隊”的18條產品開發原則中,也體現著索尼人的思想,比如:
——趕快做出新產品勝過使好產品更便宜;
——降低成本比不過新產品策劃的智慧;
——解決了商品的缺陷就會產生新的市場,把商品的長處加以改良,市場份額就會增加;
——市場也許是成熟的,但商品是永遠沒有成熟的;
——新種子應該播種在可以生長的土地上;
——因為落後一步而失敗,很難東山再起……
索尼人正是這樣孜孜不倦地追求著產品的創新和改進,不斷以全新的或改良產品滿足著消費者。索尼公司這種從市場空白點切入,先發製人,領先一步發展新技術,研製新產品,以最快的速度推向國內外市場的產品領先者開發策略,得到了市場認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索尼品牌也因此樹立了不斷創新者和技術領先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