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昔有英雄少年郎(3 / 3)

兩千多名童子按八卦方位落座,梅笙抽的是“艮叁”,便是艮卦的第三個位子,坐在第一排,左手邊便是大門口。張明翰抽在角落,最後一排。主持的貢院小吏見時候到了,便拿出裝有信封的紅箱,當眾抽了一封出來,站在正殿台階最上一級,高聲通報本次童經辯的試題: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此句出於《論語·陽貨》,也不知是哪一位先生,聞聽此句,噗嗤樂了一聲。確實,這句話著實不適合童經辯,且前人對”女子“並無定論,因此有多個版本的解釋,關鍵是內容,比起論語之中其他治國安邦、立身行道的句子,這一句實在是沒有什麼考的必要,關鍵的論點,無外乎對於”女“字的理解。

現場騷動起來,在場童子哪怕再不學無術,也曾在老師的管教下,日夜浸淫於《論語》的。這句話卻是很多人連想都懶得去想,先生也懶得教,更懶得考的一句。為了這一場童經辯苦學數月的不在少數,都以為會是《大學》、《禮記》之中最為難懂深奧的句子,誰曾想這一年偏偏,偏偏選了這麼一句。

“安靜!”小吏大喊,現場頓時肅靜如初。

見無人抬頭,坐在正中央的登州大儒朱尤道老先生開了口:“大膽地講,講錯了也不要怕。”

有個富家子弟劉政通,平日裏囂張跋扈欺壓良善,梅笙看他不順眼,教訓過他幾次,這次,劉政通聽到題目,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把矛頭指向梅笙。

劉政通站起來,朝正殿一拜:“學生劉政通拋磚引玉,立一辯!”

劉府的教書先生姓宋,見劉政通起身,心中暗挑大指,心說你小子平時瞎胡鬧,淨給我添堵,可到關鍵時刻真知道給我長臉,側身朝一旁的人說:“此子乃我門下高徒,膽識過人。”

全場的學生都看著劉政通,劉政通就更趾高氣昂了,扯著嗓子大聲喊道:“登州有一惡女,單姓‘梅’字,此女似惡犬,近之則吠,學生嚐與同窗嬉戲遊玩,偶遇,被其一頓毆打,我一行人覺得對方是一女子,不便還手,隻是躲避,她跑不過我們幾人,竟然還喊我們站住,讓我們不要跑。這梅家女童既是女人,又是孩童,因此學生覺得,此女——”說著,劉政通手一指梅笙“此女這般,二者皆占,天地之間,比小人更難養也!”

劉政通一堆歪理出口,哄堂大笑,連堂上的先生,都有忍不住撫須而笑的,隻因為他這番話,看似有理,其實狗屁不通,但登州城內被梅笙教訓過的富家子弟不在少數,都站起來繼續為劉政通的辯題舉例,例子無他,都是自己被梅笙欺負的事,一番顛倒黑白,添油加醋,說的那梅笙似是個惡鬼投胎,為害鄉裏。

十來個和劉政通一夥的頑童立完辯,便靜候一旁,等人來答,確切的說,是等梅笙來答。而梅笙此刻將頭深埋,眼淚在眼眶裏打轉,卻被梅笙自己的倔強脾氣拉著,一滴也沒掉出來。梅笙很氣,卻氣的是自己腦子笨,沒有用功讀書,連站起來反駁他們的勇氣都沒有,而這些人,等的也正是梅笙正麵還擊,貽笑大方的那一刻。

自己左手邊就是大門,閉著眼睛往外一跑,這一切就都結束了。

梅笙偷偷瞄了一眼旁邊,沒什麼阻攔著她和大門,但她的腿挪不動,她無論跑不跑,都會成為別人的笑柄。

“學生張明翰,學識淺薄,願答此辯!”

一聲底氣十足的高喊,讓全場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