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君子務本(1)(3 / 3)

管理者對員工的教育相當於外因。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內因就是員工的思想認識。外因要想起到作用,就必須抓住內因出現變化的機會。當員工的思想一直處在閉合的狀態,處在一種故步自封的狀態,對外界的建議批評,便不會有什麼響應,甚至是抵觸。

這時的教育工作就很難開展,管理者既吃力又沒有效果。與此相反,在員工的思想處於開啟狀態時,外部的影響很容易產生作用,這就是教育的時機。

管理者有哪些教育員工的時機需要把握的呢?首先,當員工換了一個新的工作環境時,是好的教育的時機。員工進入一個新的部門工作的時候,麵對的是陌生的管理者,陌生的同事,陌生的環境。

這個時候,一些小小的外部力量可能會對員工產生極大的改變。

其次,當我們準備完成一次全新的工作計劃時,也是教育員工的好時機。此時的員工總是躊躇滿誌的,因為新的工作往往預示著更多的機會和挑戰,管理者在這個時候進行有關技術或理念的教育,員工特別容易接受。新工作、新計劃給人以重新開始的感覺,這個時候人們都願意聽到別人的忠告。

當企業內部發生突發事件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時機。比如說班組裏發生不團結的現象,或者發生了生產事故時,管理者此時因勢利導,進行仁愛思想與安全生產觀念的教育,使員工對平時容易忽視的問題進行深刻地反省,這樣的教育就會更有針對性,也更有實效。這種機會雖然不可預見,但是能及時地抓住,甚至可以把一些壞事變成好事。那就是通過一次不團結的行為達到團隊空前的團結,或者,通過一次生產事故使全體員工都能做到更加細致的管理。

員工個人犯錯誤、受到挫折或取得成功之時,對他本人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時機。人們犯錯時,通常喜歡撒謊,因為他們怕說出實情會受到懲罰。犯了錯的員工,其心理活動是複雜而劇烈的,表現出心事重重的樣子,有經驗的管理者一眼就能看出來。受到挫折或取得成功時的員工,同樣也是麵臨著心理上的巨大波動。

這時,管理者所產生的教育給員工的印象將會是十分深刻的。管理者對受到挫折的員工進行鼓勵,幫助他分析失敗原因,對員工的指導作用也要比平時顯著得多。

管理者在管理企業和員工時,都應該把企業和員工的利益放到第一位,隻要符合他們的利益就應該果斷地去做,而不應該過於算計個人的得失。隻有這樣,才是秉公管理的管理者,而且,行動果斷,才能把握住許多實施管理的好機會。

三、企業管理不能舍本逐末

《論語·學而第一》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孔子認為,君子應該抓根本問題,抓住了根本問題,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一次,一位領導同誌對筆者感歎道:“我真是太忙了,每天眼睛一睜,忙到熄燈,一年到頭很少過節假日。”原來,他對單位的工作,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如果某件事、某個環節沒有過問到,總是放不下心。

這位領導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確實難能可貴。但從領導方法和實際工作的效果來看,事必躬親,陷於具體事務,不但本人精力跟不上,也很難把每項工作做好。領導既要善於謀劃全局,又要善於調動和發揮下屬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果事必躬親,則難說是一個稱職的領導。而且領導事必躬親,容易使下屬產生依賴性,不利於工作的開展。

《三國誌》評論諸葛亮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若皆身親其事,將形疲神困,終無一成”。身為蜀漢丞相的諸葛亮,確有經天緯地之才、治國安邦之術,其鞠躬盡瘁的精神也可欽可佩,但正是因為“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的工作方法,使他積勞成疾,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千古遺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