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敬事而信(4)(1 / 2)

美國學者阿爾伯特·哈伯德認為:“今天,同樣有許多人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低人一等的。他們身在其中,卻無法認識其中價值,隻是迫於生活的壓力而勞動。他們輕視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自然無法投入全部身心。他們在工作中敷衍塞責、得過且過,而將大部分心思用在如何擺脫現在的工作環境上了。這樣的人在任何地方都不會有所成就。如果一個人輕視自己的工作,將它當成低賤的事情,那麼他決不會尊敬自己。因為看不起自己的工作,所以倍感工作艱辛、煩悶,自然也不會做好工作。當今社會,有許多人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不把工作看成創造一番事業的必由之路和發展人格的工具,而視為衣食住行的供給者,認為工作是生活的代價,是無可奈何、不可避免的勞碌。這是多麼錯誤的觀念啊!”萊伯特對這種人曾提出過警告:“如果人們隻追求高薪與政府職位,是非常危險的。它說明這個民族的獨立精神已經枯竭;或者說得更嚴重些,一個國家的國民如果隻是苦心孤詣地追求這些職位,會使整個民族像奴隸一般的生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又何嚐不是如此。不管是在怎樣的社會體製背景下,員工的事業心所帶來的凝聚力、感召力、激發力和創造力都是不容忽視的。它會使企業獲得一種精神支撐,賦予企業自我約束、自我激勵的源泉和自覺創新、積極參與的精神動力。

一個充滿事業心的企業必然是一個富有競爭力的企業。如果每一個人都把公司內部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做,大家就會盡可能地思考如何事半功倍地實現目標,降低成本。另一方麵,還可以把一個人的潛能大幅度地發揮出來。實踐證明,那些把自己看作公司電的一員的員工,會認為自己做的事情富有價值感和使命感,工作往往比其他成員幹得更有成效。

一個充滿事業心的企業必然是一個富有活力的企業。每位員都是企業中一分子,企業為每位員工都提供了施展個人才華的舞台。換個角度來看,每位員工都是自己舞台上的主角,都可以在這個空間發揮自己的智慧才幹,體現個人的人生價值。所以,每位員工都應樹立起企業的事業心,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從而推動企業的發展壯大;而企業的發展壯大,也意味著員工獲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多的發展機會,進而使員工的利益達到更大化。員工看到了企業的前景和自己勞動所得的回報,就會更加投入工作,去為企業著想,為企業創造更大財富。如此一來,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推動企業不斷向前發展。

七、中國式的敬業與施政技巧

《論語·學而第一》子日:“道千乘之國,敬事而言,.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孔子說:“治理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對待所從事的事務要謹慎專一、兢兢業業。要嚴謹認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無欺,節約財政開支而又愛護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時。”孔子認為,如果一個管理者要治理好一個單位,管理者必做到三個方麵,第一是敬業,第二是節約,第三是根據時機來使用人。

敬業,就是指人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懷著一份熱愛、珍惜和敬重,不惜為之付出和奉獻,從工作中獲得榮譽感和成就感。

一家企業的老板炒掉了一名經理,也是他們企業中唯一的一名研究生。研究生不依不饒詢問被炒的原因,老板說:“你找到的隻是一份工作,而不是一項事業。工作怎樣才能做好?就一條,你家裏的事怎麼做,你在公司就該怎麼做。”管理者把對公司的事,同對待家裏的事等同看待,就不難找到敬業精神的感覺。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敬業精神的民族,在比孔子稍晚的戰國時代,發生過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這可以說是一個中國版的敬業故事。如果說《把信送給加西亞》中的主人公羅文主要宣揚的也是敬業精神理念的話,那麼,中國的庖丁所達到真實的境界和高超技藝,如果沒有敬業精神的支持是永遠也達不到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個行業的高手。北京百貨大樓前有一個銅像,那人名叫張秉貴,是北京百貨大樓的一位售貨員。他賣糖與別人不同,他不用秤,無論你要幾斤幾兩,準能“一抓準”。試想,如果他沒有敬業精神,又怎能煉成這樣嫻熟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