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敬事而信(4)(2 / 2)

古代,有一個庖丁為文惠王殺牛卸骨。他用手摸索,用肩膀頂,用腳踩,用膝蓋抵,以及刀割發出的各種嘩嘩的聲音,如演奏樂器一樣,豁然運作,如同有節奏音律一般。文惠王看得目瞪口呆,說:“啊,好啊!技藝怎麼到了如此境界啊?”廚師放下刀回答道:“我所追求的境界,超越了技藝。我當初殺牛卸骨的時候,所看到的不過是一隻牛。三年之後,已不再看到整隻牛了。到現在,我用意識去感覺而不用眼睛去看了,停止感官的作用而全靠意會。按照客觀規律,卸骨頭的縫隙,讓刀進入關節的空穴,按照它本來的樣子拆卸。連韌帶和關節都未用刀去碰它,更何況大骨頭呢!好的廚師每年換一把刀,他們的刀是用來割;一般的廚師每月一把刀,他們的刀是用來砍的。現在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卸的牛數千頭了,而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拿下來的。那些關節都有縫隙,而刀刃極薄,極薄的刀刃在縫隙中,有足夠的空間遊動刀刃而有餘地了,所以十九年而刀刃仍像剛從磨刀石上拿下來的。但是,每到筋骨聚結的地方,我知道那裏不易拆卸,就謹慎小心,目光不動,行動遲緩,微微動刀,到謔然卸開時,整頭牛就像土散在地上。此時我提刀站起,驕傲地四下看看,感到心滿意足,好好把刀收起。”中國人就是靠自己的技藝來實現敬業的思想。試想,如果一個人在技術和能力上不能達到出神人化的境界,而稱自己是敬業的,又怎能讓別人信服呢?所以,對於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具有高超的技藝和境界才是中國式的敬業精神。《把信送給加西亞》中的羅文隻不過憑借著一種熱情,去完成一種技術性並不強的工作,而中國人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憑借的是對技藝的不斷的追求,體現了中國人內在的敬業力量。

由於戰爭和動亂,中國人輸在了現代經濟的起跑線上,但憑借中國人的聰明和敬業精神,跟上現代經濟發展的步伐,並不是一件遙遠的事。通過多年的努力,我們也擁有了像海爾這樣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品牌之一。中國海爾的唯一入選,正是因為在海爾工作環境中,每個員工都有一雙“問題眼”,隨時用心留意將發現的問題和自己的構想彙報總部,得到合理采納。由於這種敬業精神,也使海爾員工可以在17個小時就將海爾經理人的建議變成樣機。海爾能長盛不衰,成就中國企業的領頭羊的地位,創造世界知名品牌,靠的就是一脈傳承海爾精神“敬業報國,追求卓越”。

通用電氣公司的總裁傑克·韋而奇曾說過:“任何一家想靠競爭取得勝利的公司必須設法使每個員工敬業。”如果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把敬業視為天職,那將意味著敬業會給社會帶來無法估量的價值。

“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也是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環。隻有節用,才能達到“愛人”的目的;隻有根據天時,役使百姓,才不會動搖國家的根本。事實上,一個管理者必須善於使用和調配人力和物力。

在蘇東坡出任杭州太守時,西湖是一片沼澤,不見湖水蕩漾,隻見雜草叢生,不見荷花遊魚,隻見淤泥深深。蘇東坡深感失望。

隨行官員便有人建議,幹脆把殘水排幹,開荒種稻,湖底淤泥肥沃,稻米定可豐收,拿來上繳朝廷,還可博得皇上的嘉獎。可是蘇東坡考慮的是為杭州人民做些什麼有益的事。

這一年,杭州恰逢旱災,農民歉收,急需救濟。經過調查,蘇東坡了解到,旱災的造成,除了雨水減少外,更是因為西湖年久失修。這時,我們可以看到,“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在蘇東坡施政管理思想上所發揮的巨大作用。蘇東坡決定,把挖西湖淤泥、疏浚河道與救濟災民聯在一起,以工代賑,利用冬季農閑的時機,征調城郊農民疏浚河道;挖掘西湖淤泥,以此發放米糧,救濟災民,結果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