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管仲當了齊國的宰相。事實證明,鮑叔牙是對的。管仲果然是個治國奇才,上任後就把國事料理得有條有理。
無論在古代社會還是在現代社會,一個人不能被別人了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也是一件經常發生的事情。一個管理者在實際工作中就很有可能不被自己的上司所了解,上級也有可能不被自己的下級所了解。這可以說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但是,孔子卻教導我們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句話的關鍵在於人相處首先要做到“知人”。孔子的意思就是,一個人並不害怕人了解自己,關鍵在於自己應該了解別人。如果你能夠100%地了解別人,那麼你的行為和表現,自然會得到別人的認可,你自己也通過認識別人,同時也更深刻地認識了自己。
所以,我們可以從鮑叔牙對管仲的了解上看出一個事實,那就是管仲這個人太了解鮑叔牙了。管仲根據鮑叔牙的性格、才能、品德,認定自己能被鮑叔牙所諒解,所以,賺錢他多得,打仗他能保命。一句話,吃定鮑叔牙了。最終,從公子糾的失敗上,可以看出鮑叔牙的能力並不亞於管仲,但是,鮑叔牙卻推薦管仲做了宰相,而且是心甘情願地去做,這不能不說明管仲知人和用人的高超之處。正是由於這種高超的知人的能力,使管仲盡管失敗,但得到了很多他本來得不到的金錢、名譽和地位。管仲的成功有賴於鮑叔牙這個“識貨”的人,沒有鮑叔牙的保薦,管仲早就成了齊桓公的刀下之鬼。
一個管理者,完全可以通過對上司和下級的充分理解,就是通過不斷地換位思考,來實現上司和下級理解自己的目的。當然,這必須要有一個前提,就是管理者自己肚子裏要有“貨”,要具備真實的才幹和真實的熱情。
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自身的條件,一個是外界的條件。要達到這兩個條件,都必須靠自己去尋找。像劉備三顧茅廬那樣的求賢若渴的明主,恐怕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孔子又告誡我們:“君子靠自己。”隻有那些成不了大器的小人,才每天可憐兮兮地巴望著別人的認可和發現。
孔子進一步強調說:“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一個管理者,不怕沒有官位,就怕自己沒有學到賴以站得住腳的才能。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隻求自己成為有真才實學值得為人們所知道的人。一個人如果有了才幹和熱情,就如身懷美玉一樣。
怎樣認識和了解別人,是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問題。知人者,才能善任。在現代企業中,也有不知人而失敗的例子。
色拉油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種食用油是台灣陳書友經過兩年的技術攻關,攻克了白絞油再精煉技術難關而生產出來的。他為這種新產品取名saladoil並譯成“色拉油”,正式投放市場。
為了能讓消費者接受,陳書友又從廣告、售價和品質三方麵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努力。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色拉油終於被消費者所了解和接受。然而,在公司蒸蒸日上的發展中,由於用人失誤,給企業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1971年,陳書友赴日本和美國參加食用油會議。他深刻感到,要使總源企業管理現代化並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采用先進的管理方法,因此決定聘請日本人中川全權負責公司的經營管理。
中川當時年屆40,應用化學專業畢業,曾在日本一家油脂公司擔任過技術部和營業部的經理,有過20年油脂業的經營經驗。
中川雖然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但他不具備一個領袖人物的才略,突然大權在握,顯得有些不知所措。此外,中川對中國傳統文化及中國的企業管理不熟悉,而生搬硬套日本的那套管理方法,結果張冠李戴,使企業的管理亂了分寸。
起初,對於有關中川的種種議論,陳書友皆一笑置之,不輕易相信,而是充分信任他所選的人,對親朋好友的勸告也不放在心上,甚至在中川上任的第一年,使總源賠了錢也毫不在意。第二年,總源公司又賠了錢,陳書友認為這隻是陣痛,而不去調查賠錢的真正原因。哪知第三年,總源仍然是賠錢,而且企業的運營也亂成一片。這時,外界對總源的議論也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陳書友不得不親自過問企業的管理狀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