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傾聽,才會有好的執行力。好的溝通是成功的一半,在企業管理過程中,人們普遍關注的是執行力的強弱,殊不知執行力隻是溝通力的一種外在表現。正如美國聯邦快遞高層領導人佛朗西斯·邁奎爾所說:“沒有信息,你的員工就沒辦法工作,他們就會感覺到自己是在架設一座沒有明確彼岸的橋梁,而不是架設一座通往看得見、摸得著的機會的橋梁。”
四、謹言慎行一一保持俸祿的秘訣
《論語·為政第二》子張學幹祿,子日:“多聞閱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閩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論語·為政第二》子日:“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焉度哉?”《論語·子張第十九》子夏日:“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孔子培養的學生主要的就業途徑幾乎都是做管理工作。生存總是第一位的,就連孔子收徒,如果不送上十條幹肉的學費,也不能進入他的學堂。
同現在一樣,當學生們學業結束以後,即將開始職場的磨煉。
雖然春秋時期就業並不困難,但是,如何在官場中站穩腳跟,卻成了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一天,學生子張向老師孔子請教保持俸祿的秘訣。
孔子於是就對子張傳授了為官的兩大秘訣。他說:“第一大秘就是聽話和說話,要多聽,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說,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第二大秘訣就是行為,要多看,有懷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餘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去做,就能減少後悔。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後悔。”孔子說:“如果學會了這兩個訣竅,祿在其中矣!”管理者在企業中,大大小小也是個官。官者,管也,既要管人又要管事。管人離不開發號施令,管事少不得要身先士卒。如果管理者對於該說什麼或者該做什麼、應該怎樣說以及應該怎樣做並不了解,那麼,管理效果差不說,也會給自己的威信和前途造成負麵影響。所以,一個管理者,特別是一個負有領導責任的管理者,為官之道不能不通達,說話合做事的方法不能不進行修煉。
孔子對於他的學生謀求官職十分支持。在《論語》中,孔子的學生子夏認為“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學習知識,懂得說話做事的方法,才能鞏固管理者的地位。身居官位者,應當謹言慎行,說有把握的話,做有把握的事,這樣可以減少失誤,減少後悔。這不僅是管理的部門負責,也是對管理者個人負責任。謹言慎行是為保持自己職位俸祿所必須做到的。
楊修,字德祖,東漢末文學家。他博學能言,智識過人,但為人恃才狂放,愛說話、喜歡饒舌,數犯曹操之忌。
有一天,曹操嫌工匠造的園門太寬了,就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楊修一看,即明其意,競不問曹操,擅自命人把門修窄。又有一天,曹操在一盒點心上寫了“一合酥”,楊修見了,便叫人把整盒酥吃了,曹操問他為何這樣做,他答:“盒上寫明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違反?”後曹操與諸葛亮交戰,接連失利,退守斜穀。傳令官問當夜令時,曹操正在喝雞湯,隨口說了“雞肋”二字,楊修便知曹操欲撤軍。曹操因此以擾亂軍心的罪名將其斬首。
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哉?人度哉?”孔子說:“要了解一個人,應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幹什麼。這樣,這個人怎麼能掩飾得了呢?這個人怎麼能掩飾得了呢?”如何了解別人?孔子認為,對人應當聽其言而觀其行,還要看他做事的心境,從他的言論、行動到他的內心,全麵了解觀察一個人,那麼這個人就沒有什麼可以掩飾得了的。
管理者成功的關鍵在於用人。善於用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人,而了解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他的言行,通過人的言行了解人的品行、動機、能力、性格。一個好的管理者都是察人的大師。
管理者在實施管理的時候,往往不動聲色,既不表態也不說話,而是暗地觀察,掌握情況才展開行動,其方法就是聽其言而觀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