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也有《韶樂》的表演,一些團體把《韶樂》整理挖掘出來表演,但是,永遠也不能成為令孔子著迷的盡善盡美的藝術。因為藝術的細節無法重複,甚至無法轉述。細節管理的優勢就在這個地方。如果一個企業在產品和管理上注重細節的管理,那麼其他的企業要想模仿,以便取得競爭優勢便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其他企業無法模仿到所有的細節。
企業的細節管理具有很強的個性,一些具體做法可以借鑒,卻很難複製。韋爾奇的“便條管理”,使收到便條的通用公司員工“興奮和激動不已,似乎勝過增加工資”。可是在中國也照葫蘆畫瓢,龍飛鳳舞地給下屬寫起便條來,後果卻殊難預料。中國建築工程公司一位領導談及此事時說,我們是一個領導集團,誰去挑頭寫信呢?這是一個問題。再一個問題,我給誰寫信呢?如果下邊的官員是個女的,說不定還會鬧出緋聞。
事實上,細節管理是一種精神,一種追求完美的精神。可以這麼說,秉持這種追求完美的精神,在產品或管理細節上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工作就是細節管理的精髓。
盡管細節管理是完美的前提條件,但我們也不應忽視大節的錯誤。
如果一件事情在大的原則上錯了,再完美的細節也不會起到作用。
孔子的學生子夏說:“即使小的技藝,也一定有可取的地方,但用它來達到遠大目標就行不通了。”為什麼僅注重細節,在遠大的目標上就行不通了呢?因為,子夏認為任何的細節都在一個大節之下,才能發揮作用。大節是什麼?大方向是也。方向錯了,細節還有什麼用呢?事實上,管理企業有兩大關鍵環節——細節與大節。戰略是大節,大節是企業的方向,在別人看不清的時候你能看清,在別人軟弱的時候你能堅持,在管理的取合之間彰顯一種明確的目標和勇毅的決心。細節是大節之下的細節,是大節確定後要完成的每一件事情,是達到管理目標的命脈所係。管理者每天思考著大節裏的細節,員工每天執行的細節又是大節的分解。
企業中,從管理職責上看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大類,即領導層和執行層。對於執行層而言,在實施企業目標時必須注意細節,從而使企業的目標能夠得以層層落實下去。但對於領導層或決策層來說,如果最終被日常瑣碎的工作和細節所淹沒,甚至是事無巨細都要“事必躬親”,而不是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考慮企業的戰略發展中去的話,那這樣的人是絕對成不了企業家的,充其量也不過是個工頭兒罷了。
大節與細節間並不存在多大的矛盾,也不存在過多的衝突,甚至二者之間還互為補充。任何一家企業,隻有既具備明確的、正確的大節,又擁有可靠的細節時,才能夠走向成功!大節和細節的關係說明了全局與局部的關係。
毛澤東的四渡赤水是戰略,而一晝夜急行軍150公裏就是細節,十八勇士搶渡大渡河就是細節;長征是戰略,吃草根、啃樹皮、喝馬尿就是細節;為減輕中原戰場上的壓力,毛澤東帶領中央機關留在陝北而不東渡黃河,吸引了胡宗南3O萬大軍留在陝北追剿,這就是戰略,而彭德懷用2萬人和胡宗南周旋並且拖垮了他,這就是細節;“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這就是戰略,“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這就是細節;山本五十六偷襲珍珠港是戰略,而全體戰艦嚴格執行“無線電靜默”,就是細節;管仲對楚用兵是戰略(為了逼楚認可齊桓公的霸主地位),而找出用兵的理由(說楚國沒有向周王室進貢包茅草,說前周王出遊淹死在了楚地,楚國有責任),而師出有名就是細節;赤壁之戰用火攻是戰略,連環計、詐降計、除去對方懂得水戰的將領、製造假書信、誘騙將幹盜書等就是細節,任何細節有閃失,火攻戰略都會失敗。由此可見,隻有戰略和細節的完美結合,才能保證勝利目標的實現。
一盤棋是一個全局,這盤棋的各個部分,如將、士、象、車、馬、炮等就是它的局部。東晉時期,前秦統一了北方,勢力很大。
前秦統治者苻堅不聽勸阻,調動全部兵力向南進攻,企圖統一全國。不料,淝水一戰,全軍潰敗。此後不久,前秦就被後秦攻滅了。
真可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一個企業是一個全局,它的各個車間、各個科室則是局部;車間是工廠的局部,但對生產班組來說,又是一個全局;對於一線的工人,生產班組是個全局,個人的生產則有成了更細的局部。
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不應該把大節與細節混同起來。企業管理不能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細節盡美,大節盡善,才是管理的最高藝術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