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學習型的企業需要教學型的管理者《綸語·衛靈公第十五》子曰:“有教無類。”《論語·陽貨第十七》子日:“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孔子說:“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類。”孔子認為,教育人,除了出身貴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階級、階層都有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機會。孔子廣招門徒,不分種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門下受教育。
對於企業的員工來說,技術、知識、經驗、性格也各不相同。
一個好的管理者,也應該是一個好的教育者,要善於教育和領導眾多的員工,激發他們愛崗敬業、努力工作的精神。教育力也是體現一個管理者領導力的基本指標。
孔子的弟子來自魯、齊、晉、宋、陳、蔡、秦、楚等不同國度,這不僅打破了當時的國界,也打破了當時的夷夏之分。孔子吸收了被中原人視為“蠻夷之邦”的楚國人公孫龍和秦商入學,還欲居“九夷”施教。孔子弟子中有來自貴族階層的,但如顏回、曾參、子路、子貢等多來自平民家庭。
孔子認為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性相近”說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習相遠”又說明了人們習氣不同,水平能力也不一樣。因此,對於員工實施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正是基於“人皆可以通過教育成才立德的”的認識,所以管理者必須堅持“有教無類”教育方針。
一個教學型的管理者就好像一個網球教練,員工如同參加網球訓練的運動員。教練告訴他們如何反手擊球、正手擊球和發球,教練員自然有一套完整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
在企業中,管理者不但要有“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還應該形成一整套價值觀。從廣義的角度看,就是企業必須形成自己企業文化,以價值觀形成的企業文化正是教育員工的內容。
管理者或其他專業知識高級代表對下級員工的業務指導、工作技能培訓和商業思想傳播,是員工提高員工素質的主要方式之一。
對於現階段大部分企業來說,企業管理者往往自身具有極強的業務能力,同時在商業實踐中領悟到很多商業理論和管理知識。因此,管理者不僅有可能做教育工作,而且能使員工快速獲得相應知識並可直接運用於今後的工作中。
管理者親自教育員工,並且以此去激活員工互相學習,這是一個由彼及此的過程,首先是教,然後是學,最後就是互學。
教學型的管理者對員工實施的教育,還有利於領導力的提升。
因為從管理者到教育者之間還需要有一些過程和要求,管理者“知而教”可以再次對自身的理論和實踐知識進行一番梳理,從而使自己也得到提升,並且在企業裏樹立領導形象,加強與員工的溝通,從而提升領導力。
GE通用電器是CEO的搖籃,這個企業最著名之處就在於雖然涉及多達11種基本業務,並沒有直接涉及教育產業,卻培養出多位財富500強企業家。他們都從位於紐約州的克羅頓村走出來,或者領導GE繼續前進,或者轉投其他企業繼續創造奇跡。其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堅持教育和學習並重的原則,從管理者角度重視教育,從員工角度重視學習。事實上,教育和學習是建立一個好的學習型組織兩個重要的方麵。
GE每一屆CEO換選的時候,總會有幾位候選人同時接受最高領導人的培訓並且候選,但是最後留下的隻有一位,其他的人在一般情況下都會離開。GE很顯然明白這一點,因此會有另外兩個甚至更多的人來接替未選上CEO從而離開的那兩位領導人的位置,而且這些人至少都接受了6個月以上的領導力培訓。
韋爾奇出版的書籍《領導力的引擎:成功的公司如何在每個階層培養領導》和《領導力的循環:偉大的領導怎樣教會公司取勝》,說明他開始把視角轉向了管理者的教授技巧。韋爾奇認為:老板必須和員工一起學習一樣多的知識。企業需要發展,員工就需要一天比一天聰明。什麼技巧可以使員工變得更聰明?答案就是互動式的教學。
作為一個教學型的管理者,僅僅做到孔子說的“有教無類”的教學精神是不夠的,還應該注重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