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盡善盡美(3)(1 / 3)

子日:“由也!汝聞六言六弊矣乎?”對日:“未也。”“居!吾語汝。好仁不好學,其弊也愚;好知不好學,其弊也蕩;好信不好學,其弊也賊;好直不好學,其弊也絞;好勇不好學,其弊也亂;好剛不好學,其弊也狂。”按孔子的意思來看待一個企業,我們可以做出如下的解釋:“如果企業隻有仁德之心而不善於學習,就不會有思考和創造的能力;一個企業如果僅僅把注意力盯在技術知識上,但學習得不係統,這個企業的發展就會失去方向;如果一個企業標榜忠誠,而不善於學習知識、不善於分別各種具體的情況,就上當受騙;如果一個企業隻強調率真,而不善於學習,說行為和言論就會尖酸刻薄,缺乏文化教養;如果一個企業僅僅有勇於開拓、不怕風險的精神,而不善於學習,企業管理就會胡作非為,使企業陷入危機;如果一個企業單純強調自力更生,而不善於學習先進的經驗,就會變得自大狂妄,驕傲必然導致落後。”孔子不愧為先師。我們如果冷靜觀察一下企業內部,這樣的管理者比比皆是。

有一次,一個學生問詩人陸遊如何寫好詩,陸遊便寫了兩句詩回答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管理跟寫詩一樣,功夫在詩外。在課堂上學不到真正的管理,而隻能學到一點管理常識。管理的核心是對人性的了解和把握,但初學管理的人,必須從最基本的管理常識、管理理論、管理技術、管理工具、管理技巧、管理技能、管理係統、管理原理、管理哲學這樣一個順序學起,最後的修燃卻在基本管理知識以外完成。

管理者的成長沒有止境,五個人的企業和五萬人的企業,對管理者的要求當然會有差異。管理五人團隊,聰明人學一年就可但要管理五萬人團隊,聰明人正常情況下也得學習十五年才行。管理更多的是與一個人的管理、人生經驗、人生智慧有關,管理者需要獲得比其他人更為廣闊的知識麵和精神視野。

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必須學的知識十分廣泛。由於知識龐雜,在顯得似乎很“廣博”的同時,極有可能顯得很不“專精”,而一個好的合格的管理者必然在某一個甚至幾個方麵成為專家級人才。管理如同人生智慧的修煉,隻可苦練成長,卻沒有任何捷徑可以速成!管理工作事關人生智慧,而智慧需要時間和實踐去感悟和體會。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經驗,管理人就無法完成從一個普通管理者到集團CEo的成長過程。管理尤其是一門實踐科學,理論研究是一回事,傳授管理知識是一回事,指導別人管理是一回事,自己親自去管理又是另一回事。

不管你在任何地方、處於任何地位、職位,也不管你的管理能力現在處於什麼樣一個水平,請立即抓緊一切可能的機會練習從事真實的管理!在工作單位,也許你是一個小小的管理者,或者是一個普通員工,是個小兵,但事實上,不會當兵的人絕對不可能會當管理者。管理者必須對下屬的心理需求和日常事務非常了解。管理者隻有深入了解了下屬,才能對他實施管理。要不就成了瞎管瞎指揮,不是傷害了別人就是傷害自己。所以,一個善於學習的管理者,同時也應該成為孔子那樣的教育者。

五、學習力是企業生命力之根

《論語·為政第二》子日:“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裏仁第四》子日:“見賢思齊,見不賢內自省也。”《論語·公治長》子日:“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孔子是偉大的教育家,最講究學習和學習的方法。學生仲由準備離開孔子去應聘,打算自己開創一番事業,臨行前,他向孔子請求一些教誨。

孔子對這個學生還有些不放心,於是,孔子說:“仲由,我過去教給你怎樣做事,你都能明白了嗎?”仲由心想:“都這個時候了,說這些還能有用麼?”孔子見仲由若有所思的樣子,就啟發他:“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啊!”做人如此,做事也是如此,人需要不斷學習,企業也需要學習,也要貫徹謙虛求知的精神啊!一番話使仲由明白了學習不僅是個人的事,就連一個部門,一個單位,一個組織也需要不斷學習。仲由躬身行禮問道:“老師,您真是什麼都知道啊!”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我的一點知識也是刻苦學習得來的。”在這裏,孔子說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就是說,一個人或一個公司,都應該有自知之明不但應該知道自己知道什麼東西,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無知的地方,什麼地方欠缺,這樣才能有目的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