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為政以德(1)(3 / 3)

5.組織能力卓越的組織才能是管理者必不可少的素質。管理者要具有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協調各種資源和各種關係的能力,既要能協調好內部的關係,又要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既要能發揚部屬的才能,同時也要向社會和員工彰顯自己的才能。

6.執行力很多的企業都麵臨著執行不到位的問題。好的產品要好的策劃,好的策劃要好的執行,好的執行要好的團隊,好的團隊要好的中層管理者。執行力的強弱,是衡量一個團隊戰鬥力強弱的重要依據,也是中層管理者勝出的一個要素。

7.社交技能與外界溝通、樹立本單位形象,利用社會交往獲取信息,這是日益為企業所重視的經營手段。是否具備這方麵的技能,對高級管理者來說非常重要。

8.善於利用時間對於一個人來說,時間是最可寶貴的財富。而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時間又是有限的資源。一個成熟的管理者必須謹慎地分配時間於他們所希望完成的計劃中。往往在做某件事時會犧牲完成另一件事的機會,最節省時間的辦法是不去做那些不需要完成的事。成熟的管理者能夠區分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事。

9.觀察力指善於全麵、深入、正確的發現事物特征的能力。管理者觀察問題要具有客觀性、全麵性、敏銳性、深刻性。

管理者的自身修養也是衡量一個管理者是否優秀的指標,包含一下11個方麵:1.良好的心理素質麵對更加激烈的競爭,人才必須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學會自我調。善於尋找他人支持。

2.思路敏捷思路敏捷是解決問題的必備要素。一個能成功處理繁雜事物的人必須思維清晰,反應敏捷,能夠很快抓住事物的本質,作出判斷,使問題迎刃而解。

3.談吐得當談吐應對能夠表現一個人的學識和修養。個人修養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需要不斷努力和完善。

4.生活習慣一個生活習慣良好而有規律的人,才能做事認真講原則。從一個人生活上的點點滴滴,能夠觀察到他的未來發展。

5.合作精神這是管理者必備的素質。常言說得好,尊重別人就是尊重的己。作為一個好的管理者,既要有贏得他人合作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學會同別人合作。工作中要避免壓服,而應通過說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讓被管理者在愉快中接受指令。

6.果斷決策是管理者能力素質的體現。作為一個管理者要站得高、看得遠。

既要腳踏實地,又要高瞻遠矚預測未來。在重大問題上,在領導集體思想不盡統一的情況下,依據事實而不是依據想像進行決策。

7.精於授權敢於擔風險是管理者不能忘懷的素質。作為一個好的管理者,要學會放權,不能把權力一身獨攬,要充分發揮下屬的積極性,不然就會出現隻有管理者忙忙碌碌,其他人無所事事的局麵。

8.善於應變作為一個好的管理者,既要堅持原則,又不能墨守成規。麵對改革開放紛繁複雜的社會環境,要學會麵對不同環境,權宜通達,靈活處理,善於應變。

9.自知之明管理者不但要對本企業和下屬了如指掌,而且還要充分了解自己。因為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經濟效益的好壞很快就會對經營方法作出評價來。在權力、利益和榮譽麵前,在失敗、挫折和困難麵前,都必須保持清醒的自我估計和堅強的控製能力。

10.自我超越如果抱殘守缺、不思進取,這樣的組織隻能孕育惰性十足的習性,因為誰也不願意在一個成天彼此板著麵孔的場合中工作。

11.關注細節任何事情從量變到質變都不是一個短暫的過程,如果中層管理者沒有持之以恒的“舉輕若重”,做好每一個細節的務實精神,就達不到“舉重若輕”的境界。

三、管理者應是“思無邪”的正人君子

《侖語·約改第:》子日:“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無邪。…《論語·裏仁第四》子日:“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雍也第穴》子日:“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論語·裏仁第四》子日:“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孔子說:“《詩》三百篇,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思慮沒有邪念。”《詩經》是儒家的經典,可以看成儒家思想的詩歌形式,歌頌了人間的真善美,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孔子用一句話總結《詩經》,就是“思無邪”。正是因為“思無邪”,才能把精力集中到正道上來,才有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