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藝術作品的意境
文化藝術
作者:劉緒
【作者簡介】
攝影作品《冬韻》
藝術作品是藝術家把生活的體驗與想象、構思融合,形成的藝術產品。其意境不僅是情與景的融合,也是作者思想、觀念、情趣的融合,也是通過創造的意境來描繪社會美、大自然的美,表現作者的感受及審美理想。
一、意境
意境是客觀世界(景物)與主觀世界(思想)相結合的產物,是情與景的結晶,即在情景交融基礎上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
1.意境具有生動的形象。大自然山河秀美,景色如畫。如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黃山的奇特、峨眉山的秀麗、青城山的幽深、故宮的恢弘以及長城的壯麗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風光旖旎,千姿百態。藝術作品意境中的形象生機盎然,集中了自然之美。
2.意境具有豐富的內涵。大自然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春的嫩綠、夏的火紅、秋的金黃、冬的雪白,夜景、霧景、雨景、雪景,自然界湖光山色,豐富多彩。藝術作品蘊含了深邃的意境,充滿了詩情畫意。
二、意境的特點
從哲學的角度看,“意境”中的“意”即主觀意識,“境”即客觀存在。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又反作用於存在。意境不是對自然機械的複製,而是對自然能動的反映。境是基礎,意是主導。藝術家的情感、審美觀念與客觀景物融為一體,使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1.意境凝結了作者的智慧。意境像一幅畫,聚積了作者的聰明才智。作者根據自己的藝術構思,運用技巧,創作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營造出獨特的氛圍。黃明元的攝影作品《冬韻》,以灰白為主色調,表現出初冬雪霧迷蒙的北海湖。前景的湖水尚未被冰雪完全覆蓋,水與雪交織在一起,斑斑駁駁,像荷葉零落布在池中,蜿蜒著向前伸去。遠處的瓊島、白塔在薄霧中隱約可見。像一幅水墨山水畫卷,卻不是原初狀態的自然景色,而是經曆了藝術與技術的侵潤,讓原本平淡的風景煥發新顏,折射出作者心靈印記和對人生的感悟。
2.意境傾注了作者的情感。意境像一首詩,飽含著作者的深情。柳永在《雨霖鈴》中寫道:“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想到自己要離開心愛的人到南方去,遠去迢迢千裏,江上煙波浩淼,楚天遼闊無際。描寫的景色模糊暗淡,氣氛冷落寂寥,反襯出作者與戀人相距之遙,千裏漂泊之苦和離愁別淒之痛。作者把虛境寫實,使“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向深處推想——這時,蘭舟在夜色中進發了,情人遠隔,自己酒消醒來,曉風吹過,殘月微明。作者隻身異地,形單影孤,並把“楊柳”、“曉風”、“殘月”這些景物串在一起,渲染出一幅美麗而又冷清的畫麵,表達出作者與戀人別後淒涼、寂寞的感受。觸景生情,情融於景。
3.意境引起讀者的共鳴。意境像一支歌,感染了讀者。“意境”中的“意”並非是簡單的情感或情緒,而是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情因有理使“意”具有深度和廣度,理因有情使“意”具有感人的魅力。閆肅作詞、孫川譜曲的歌曲《霧裏看花》唱道:“霧裏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霞走雲飛,花開花謝,你能把握這搖弋多姿的季節。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霧裏花”、“雲中月”在多彩的世界,多姿的季節裏變幻莫測。願人們撥開迷霧,擦亮眼睛,分個明白,看個清楚。讓讀者在情感與哲理的體驗中細細品味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