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意境引起讀者的聯想。意境像一個故事,喚起讀者的想象。意境的深邃與含蓄,使人感到言欲盡而意無窮,意在言外,思而得之。陸遊在《卜算子·詠梅》裏描繪到:“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清幽脫俗的梅花,獨自開在驛站外邊,斷橋的旁邊。時過黃昏,孓然一身,在這孤單憂愁之時,更是風雨交加,愁上加愁。意境中的故事梗概清楚。時間:黃昏;地點:驛站外、斷橋邊;景物:梅花;原由:風雨交加、孤立無助。使人從梅花不幸的遭遇、冷落淒涼的處境,聯想到作者政治上失意,思想上苦惱,雖有一身才學,卻得不到賞識,雖有一腔報國之誌,卻壯誌難酬。使人進一步對作者雖遭受磨難,卻不向權貴屈膝獻媚的高風亮節,肅然起敬。
5.意境洋溢著藝術美。意境像一杯酒,令人陶醉。它融合了生活和自然美的特征,經過作者情感、技藝的升華,迸發出強烈的感染力。蘇軾在《念奴·赤壁懷古》裏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滾滾長江水,滔滔東流去。千百年來,多少英雄人物就像這東流的江水,奔騰流失去了。在古代營壘西邊,人們傳說這裏就是三國時期吳將周瑜大破曹軍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插雲天;驚天的巨浪,拍打著江岸;滾滾江水卷起團團雪白的浪花。祖國的山河錦繡,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而赤壁鏖戰之時,這裏又出現過多少英雄豪傑啊!作者展現出的意境猶如醇香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在奇景描寫中,緬懷英雄,在大筆揮灑中,間以細墨點染,顯現的景物雄渾壯觀,有形,有聲,有色,山崖亂石,驚濤駭浪,組成一幅雄美的畫卷,形成一個奇險的境界。蕩氣回腸,美不勝收。
6.意境蘊涵了人格魅力。意境像一本書,傳播文明。它猶如知時節的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教育人、影響人。悠悠中華五千年,中庸之道“正心、修身、齊家、平天下”的人格理念深深根植於意境之中。優美意境的精華是將作者的品格融合其中,形成濃厚的宣傳氛圍:弘揚時代精神,表彰真善美,提高公民的整體素質。
結語
國畫大師李可染指出: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沒有意境或意境不鮮明,絕對創作不出引人入勝的山水畫。為要獲得我們時代新的意境,一要深刻認識客觀對象的精神實質;二要對我們時代的生活懷有強烈、真摯的感情。客觀現實最本質的美經過主觀思想感情的陶鑄和藝術加工,才能創造出情景交融,蘊含著新意境的山水畫來。這是對山水畫意境的闡述,也是對營造藝術作品意境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