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爸爸去哪兒》熱播現象分析(2 / 2)

三、明星陣容,滿足受眾窺視欲

明星代言是商業領域進行產品銷售的重要手段,對於電視來說同樣如此。明星參與節目,借助觀眾對明星的崇拜與喜愛心理,能夠使某一新節目在短時間內受到廣泛的社會關注,增強節目的市場認知度。

心理學研究表明,大部分人都有窺視別人隱私的欲望。窺視別人的生活情景,是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表現。對於本就遠離普通人的明星們,觀眾對其生活更是充滿著強烈的興趣和好奇,而《爸爸去哪兒》滿足了人們的這一欲望。

觀眾對明星的感覺大都是風光無限,外表光鮮亮麗,時刻被光環籠罩,由於工作需要常常穿梭於各大機場。然而,明星光鮮外衣背後的他們是個怎樣的爸爸;如何與寶貝進行相處、交流和溝通;在不同的境遇和情況下又會顯露出怎樣的爸爸本色,與寶貝們碰撞出怎樣的囧事和趣事等等,喚起了觀眾強烈的好奇心和觀賞欲,這些已成為觀眾在節目觀看前的一種收視期待以及觀看後熱衷談論的話資。在《爸爸去哪兒》中,不老神話林誌穎、跳水王子田亮、大導演王嶽倫、著名演員郭濤和中國首席男模張亮這五位明星還原到爸爸的角色,由明星變身為平民,全天候展現與寶貝們在不同情境下的普通事。該節目向觀眾真實地呈現出了明星們鮮為人知的家居一麵,滿足了普通觀眾的窺視心理,從而使一檔親子節目具備了娛樂性,變成一檔可以全家一起觀看的電視節目,無形中為節目贏得了更為廣泛的關注度。

四、真實感動,傳遞社會正能量

1.寶貝純真,充盈童趣

對於親子類節目來說,孩童是節目成功的關鍵。節目中的五位寶貝年齡最大的六歲,最小的四歲。Kimi乖巧粘人、王詩齡古靈精怪、Cindy敏感善良、天天熱情懂事、石頭調皮愛動,他們性格迥異、純真友愛、充盈童趣,孩童的天性在他們身上得到了最為本真和純粹的體現——愛哭愛鬧愛撒嬌、對事物充滿新鮮和好奇、特有的語言表達和相處方式。

在節目中,觀眾不僅看到了因鬧鍾驚嚇而痛哭大叫的Kimi和剛到農村各種不適應的Cindy與天天,因爆發“起床氣”而大鬧攝像師的王詩齡,因不想走路而撒嬌的石頭;同時也看到了和山羊抬杠、叮囑“爺爺你要好好的”、不當大明星願做小公主的王詩齡,熱心幫小夥伴拎籃子、臨睡前不忘在爸爸臉上深深一吻祝爸爸生日快樂的Cindy,從最初的羞澀靦腆不善交流到後來開朗樂觀和小夥伴們打成一團的Kimi,以大哥哥自居主動照顧弟弟妹妹的石頭,為幫助爸爸贏得比賽找狗尾巴草、因善意的謊言被揭穿後含淚笑著安慰爸爸的天天。最天真的童心、最稚嫩的思維、最純潔的情感,雖然是跟明星爸爸一起參加節目,但他們卻是節目的真正明星,吸引了所有人關注的目光。在節目中,觀眾跟他們一起高興、為他們擔憂、為他們哭、為他們笑,他們的純真與純粹打動了所有的人。

2.爸爸真誠,溫馨感人

在三天兩夜的生活體驗中,爸爸在照顧寶貝飲食起居的同時,與寶貝共同完成節目組設置的任務,僅僅是普通的日常生活,並不存在激烈的矛盾衝突。正是在平常和瑣碎之中,在爸爸與寶貝相處的點滴之中,讓觀眾更多地感受到的是真切與溫暖。

在節目中,觀眾看到了向節目組借報紙和剩飯糊窗戶,給孩子驅趕蚊蟲,隻為讓兒子能安穩睡個好覺的林誌穎;因起床遲早餐險被搶光,把僅剩的星點米粥幾乎全部喂給兒子的張亮;要用僅有的50元購得在沙漠中三天兩夜所需的食品,卻不忘買女兒最喜歡吃的蝦仁的王嶽倫;在為兒子洗澡時時刻注意避免受傷的手臂碰水,在兒子調皮搗蛋時又會對其嚴厲教育的郭濤;在對女兒淚奔時表現出多般無奈,但卻為了不讓女兒失望又要確保安全,默默跟在女兒的滑沙板後麵從60多米的沙坡上一路衝下為女兒“保駕護航”的田亮。正是這樣一些微小的親情細節,卻是父母對待孩子最真實的常態,給了觀眾太多的溫暖與感動。

與此同時,節目中明星爸爸與寶貝的交流方式,以及在相處過程中表現出的種種“不能”,不僅萌翻全場,而且以明星親子秀的方式向觀眾傳達出親子互動、共同成長的意義,引發社會對親子教育的關注和思考。如,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個性、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如何處理父子關係、爸爸該在家庭教育中承擔起怎樣的責任等等。因此,《爸爸去哪兒》不僅引發大眾狂歡,獲得收視率,同時也折射出對教育問題的共鳴和探討,體現出了人文關懷的態度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