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爸爸去哪兒》熱播現象分析(1 / 2)

《爸爸去哪兒》熱播現象分析

電視研究

作者:李文麗

【作者簡介】

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劇照

媒體間的激烈競爭,總能催生出新的媒介形態,對電視來說也不例外。從第二季度的“明星跳水”到第三季度的“音樂選秀”,再到當下的“親子秀”,無不是電視媒體間激烈競爭的產物。

一、創新的節目形態

1.首創親子類節目的概念

與充斥在熒幕上的音樂選秀節目相比,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在節目形式和內容方麵都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這一差異性正是現階段各電視台激烈競爭的產物,也是電視台競爭力的集中體現。

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屬中國首創親子類節目,頗具創新意義。該節目首次將視角對準親子關係,五位明星爸爸在沒有媽媽們在場的情況下,與子女進行三天兩夜的戶外生存體驗。節目在形式上擺脫了演播廳的特定空間,將拍攝的地點改到更為開放的戶外。五組明星爸爸和寶貝置身到複雜甚至是惡劣的戶外環境中,更為接近觀眾生活的真實,同時也有利於展現出明星爸爸們鮮為人知的真實一麵。在這個沒有預知隻有猜測的戶外,明星爸爸不僅要照顧寶貝的飲食起居,還要與寶貝共同完成節目組設置的一係列任務。對於明星爸爸們來說,這不僅是一次挑戰,更是一次與寶貝拉近距離的互動之旅。

2.尊崇原版並適度創新

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其版權和模式購自韓國的綜藝節目《爸爸!我們去哪兒?》。對於沒有看過或聽說過韓國的《爸爸!我們去哪兒?》的國內觀眾來說,《爸爸去哪兒》就是一檔全新的節目形態,這也印證了一句話:“創新就是率先模仿”。

《爸爸!我們去哪兒?》自2013年1月6日在韓國開播以來收視火爆,深受觀眾喜愛和好評,而對於中國大陸市場來說,國內本土缺乏明星親子類節目。因此,湖南衛視借鑒和模仿韓國的《爸爸!我們去哪兒?》不僅大大降低了節目前期研發和試驗的成本,而且準確地找尋到了市場缺口,所以,《爸爸去哪兒》在中國觀眾中迅速“落地開花”也是意料之中的。

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國家環境和文化背景。雖然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沿用了原版的節目模式,都是五組明星爸爸和寶貝到戶外進行生活體驗,但兩檔節目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同。為了符合中國本土情況和中國觀眾的觀賞習慣,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在尊崇原版的基礎上進行了適度的本土化創新。如,原版節目中有著大量的遊戲環節,情節略顯拖遝,而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節目組編排的成分更大,節奏緊湊;原版節目拍攝的地點基本集中在鄉村、牧場、島嶼等處,而我國的地理環境較為複雜,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在拍攝地點的選擇方麵跨度較大;原版節目注重展現的是父子之間、孩子們之間以及孩子們與其他爸爸們之間的關係,這與韓國多子女的國情有關。而我國實行的是獨生子女政策,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側重考驗的是明星爸爸獨自帶孩子的能力,體現的是爸爸與孩子的共同成長。

二、獨特的宣傳方式

1.首創“電視節目大片首映禮”

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在開播前創新推出節目首映禮。五組明星父子與30對草根父子同走紅地毯,並與300位觀眾進行觀影互動,這種敢為人先的獨特宣傳方式,為該節目贏得廣泛的前期關注,也為節目的正式開播蓄積了大量的人氣。同時,這種獨特的宣傳方式也引來了多家網絡媒體的競相報道,門戶網絡和視頻網站的同步現場直播,盛況空前的全景式節目推廣讓該節目未播先火。

2.話題持續發酵,引發網絡熱議

當下以微博、微信為主的社交網絡,也為節目的宣傳和推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爸爸去哪兒》播出前,郭濤給兒子的一封信和田亮與女兒遊泳的萌照便在微博中被瘋狂轉發。隨著每一期《爸爸去哪兒》的播出,最初關注該節目的觀眾在微博、微信上不斷更新的心得體會,使得小眾熱點在短時間內迅速變為大眾娛樂狂歡,並引發網絡熱議。在擴大節目影響力同時,也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了《爸爸去哪兒》這檔親子電視節目。

3.借品牌欄目做進一步的宣傳

除通過首映禮和微博、微信等渠道為節目進行造勢外,開播後的《爸爸去哪兒》還以品牌欄目為平台,對節目進行進一步的宣傳。《爸爸去哪兒》於2013年10月11日開播,10月18日的《天天向上》和11月2日的《快樂大本營》就相繼推出了《爸爸去哪兒》專場。眾所周知,《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是湖南衛視的兩檔具有較高收視率的品牌欄目,深受觀眾好評與喜愛,有效地掌控著廣泛的觀眾市場。以品牌欄目為平台,借助《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的品牌優勢,讓《爸爸去哪兒》有了更好的傳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