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我是歌手》看音樂選秀節目的突破與創新(3 / 3)

四、打造極致現場,比肩音樂“奧運”

可以說,前麵三點是《我是歌手》節目製作方式與規則上的創新,使得節目在軟實力上得到了保證。而一檔音樂秀節目的成功,舞台、燈光、樂隊等硬件設備的保障也是不可或缺的。《我是歌手》確實在硬件上也下足了功夫,也是電視此類型節目迄今為止最大的投入。通過演唱會標準級的舞美設計、燈光設計、編曲,以及頂級樂隊的加盟,加上後期剪輯的精美,這些元素的完美結合,全方位打造了一檔完美音樂“奧運”盛會。

1.配備啟用了世界頂級樂隊。我們就來看看這支豪華樂隊的組成吧:音樂總監梁翹柏,他是王菲、陳奕迅、韓紅等眾多明星的演唱會禦用音樂總監;吉他手黃仲賢,被稱為香港第一吉他手,是香港最具影響力的樂手之一;吉他手江建民,屬於殿堂大師級的人物;打擊樂手、鼓手,劉效鬆,中國頂尖樂手,最具代表性打擊樂手之一;張鍾中,青年笛子演奏家,華夏民族樂團笛子首席;還有貝斯手單立文、鍵盤手劉卓等等。這支由中國“超一線”音樂人士組成的樂隊團隊,在以後華語地區的任何電視節目或演唱會中,都將很難再次呈現。而他們同時現身《我是歌手》,想要的就是喚醒更多觀眾對好音樂的認知。

2.配置全國最頂級的演唱會現場音響設備。節目現場音響設備沿用了湖南衛視跨年晚會的那套係統,將用於萬人場地的設備用於數百人演播廳,負責節目音響效果的金少剛曾擔任過2008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音響總監。所以在這個舞台,每一位歌手現場演唱歌曲,都是絕對實力的好嗓音!

3.拍攝儲備足夠多的剪輯素材。每期大約95分鍾的節目,是從38台機器拍攝的400多個小時的素材中剪輯出來的。其中有15個機位全程拍攝觀眾,幾乎可以拍到每個觀眾的表情和動作,這麼多的機位隻拍攝觀眾在其它節目簡直難以想象,而拍攝的這些都是觀眾的真實表現,在節目中呈現更具感染力。此外,每個選手的房間、休息間都配備有機位,也可以隨時觀察到他們對於其他歌手演唱時的各種表情,並通過後期剪輯適時顯現。在強大的後期製作團隊操刀下,經過對素材的層層篩選和淩厲的剪輯,使得《我是歌手》有著多視角多時空的敘事特色,也具有了美劇般的敘事節奏。

4.節目組處處體現對音樂、歌手的尊重。《我是歌手》節目導演成為成品重要環節,他是每期選手公布票數和名次的人選,歌手試音和排練也經常見到他的身影,足見節目組和導演對歌手的尊重。後期剪輯中,字幕都會打出歌曲的原唱、詞曲作者、編曲者、現場擔任伴奏的樂手、和聲的歌手等等,也體現了節目組對現場樂隊的致敬。

因此,《我是歌手》通過配備頂級樂隊、音響、調音師、燈光師,打造超豪華演唱會的現場,歌手在台上的演唱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音樂“奧運”盛宴,加上後期的精美剪輯,使得這檔節目讓觀眾在家也能享受到絕無僅有的超震撼演出。

結語

《我是歌手》已落幕,這前後三個月的時間裏,舞台耀眼,歌手炫目,有人淚灑,有人榮耀,電視機前更有無數觀眾始終追隨,依依不舍。湖南衛視憑借該節目賺得盆滿缽溢,也成功地讓自己在這個春天再次憑借“綜藝範”笑傲衛視群雄。但我想,《我是歌手》帶給我們的思考遠未結束,該節目在類型和製作方法上的突破,以及在舞美、樂隊、燈光、造型等舞台配置上的大手筆,不僅對湖南衛視,而且對整個電視市場類型產品的豐富,都有著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