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後的字幕必須能被目的語觀眾所理解。因此,在字幕翻譯中,譯文的可接受性比忠實性更重要,字幕翻譯的評價標準為充分性而非對等。將以上理論應用於《赤壁》電影字幕翻譯可以看出,吳宇森導演通過《赤壁》搭建了一座文化橋梁,將中國人的智慧、強大的團結精神、熱愛和平的精神、對朋友的感情、對江山的感情以及對家人的感情通過電影充分的表現了出來,其字幕譯者則廣泛采用了直譯、歸化、刪減等翻譯策略,將通俗易懂而又簡潔的字幕呈現給了觀眾。
三、目的論視角下《赤壁》字幕的翻譯策略
1.直譯
直譯是指“按照譯文語言的語法規則翻譯出原文的字麵意思,仍保持原文的文體風格和文化特征”。(陳亞朋:《字幕翻譯策略探析》,載《電影文學》2007年8期,192頁)對於目的語和原語字麵意思和隱含意思相同或相似的信息可采用直譯法。
例 1. 雲長,賢臣擇主而侍,你又何必愚忠於劉備呢?
General Guan Yu, a wise man chooses his Lord carefully, why do you continue to serve Liu Bei?
2.歸化
歸化指翻譯時照顧到目的語讀者,順應其語言習慣和文化背景,以便他們能夠較容易地讀懂譯文,這種方法普遍適用於目的語和原語字麵意思和隱含意思差別較大的情況。
例 2. 我們穩固了西方,便可與北方的曹操、江東的孫權鼎足而立,互相製衡。
Once we are in control of the West, Cao Cao will control the North, and Sun Quan, the South, we will form a power triangle.
3.縮減
除了采用上述兩種方法之外,《赤壁》電影字幕譯者還廣泛采用了縮減策略,即在確保目的語觀眾理解劇情的前提下,對冗餘信息進行刪減,達到了以最有效的方式傳遞最大信息值的要求。
例 3. 能打不打,能殺不殺,難道我們就這樣放棄嗎?
We can still fight! Why are we giving up so easily?
結語
吳宇森曾說過:“我要做一個橋梁,把東方文化最優美的一麵介紹給全世界,把中國人民的團結精神、奮鬥精神和一個真實的中國,美麗的中國展現在給世界”。在其電影創作中,字幕翻譯的作用舉足輕重。筆者以《赤壁》的英文字幕翻譯為例,從目的論的角度分析了譯者的翻譯策略。經過探析,可以看出其譯者廣泛采用了直譯、歸化以及縮減策略,將通俗易懂、簡潔明了,而又不失其文化特色的高質量的譯文展現給了觀眾,是一部成功的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