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電影《藏客》的語言特色(2 / 2)

3.藏語

影片中冷一峰和藏族同胞紮西加的三次交談都是漢語和藏語的“大雜燴”,第一次是在準備進藏物資時,第二次是在紮西加家裏的炕上冷一峰詢問他的病情時,第三次是在他們最後一次別離時。

4.方言

在準備進藏物資時,藏客紮西加指揮貨物的裝載時對別的藏客說:“東西往這哈搬,騾子往這哈牽。”這是一句典型的青海河湟地區的方言,這種方言的運用不僅使電影《藏客》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也展現了這一地區獨特的民俗文化,成為外界了解這裏的一扇窗口。

二、民間熟語的的廣泛使用

常用型民間熟語,指在民眾中普遍流傳的日常生活習用語,它使用率高,流行麵廣,是民間語言中最基本、最豐富、最常用的部分,包括俗語、諺語、歇後語、稱謂語、流行語等。(《民俗學概論》,鍾敬文主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309頁)電影《藏客》中俗語、諺語和稱謂語貫穿於影片之中。

1.俗語

影片中李盛祥向朱繡介紹丹噶爾的重要的地理位置和青藏間的差別時說了一句俗話:“過了丹噶爾,又是一重天。”這句短小精悍的俗語不僅說明了丹噶爾“進藏咽喉”的重要地理位置,也反映了它是中原農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交界地帶。

2.諺語

李盛祥在拉雞山口迎接活佛時遇到土匪麻二的偷襲,李盛祥與其對話中他說了一句諺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影片中運用這句諺語直接反映了土匪麻二想通過不當手段取代李盛祥在丹噶爾古城商界泰鬥的位置,刻畫了出了麻二見利忘義、野心勃勃、金錢至上、個人利益至上的人物性格。

3.稱謂語

稱謂語是說話人在稱呼或指代某人時根據雙方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方的身份、職業等因素而對他使用的指稱用語,其分別有親屬稱謂、人名稱謂、職務稱謂等。(《民俗學概論》,前揭,309頁)影片《藏客》中人物眾多,關係錯綜複雜,不同的人因輩分、職業、年齡態度等原因對同一個人有不同的稱謂,現將影片中主要人物的稱謂羅列出來,透視其龐雜的稱謂係統。

1.冷一峰:冷掌櫃,藏客,冷爺,冷叔,兄弟。

2.李盛祥:父親,阿爸,李大掌櫃,藏客,家父,大哥,老家夥,老爺子。

3.白牡丹:掌櫃的,白掌櫃,妹子,尕妹,老娘,咱家,相好的,牡丹妹子。

4.朱繡:劉老板,坐轎的,特使,朱繡大人,朱大人,朱某,參軍。

5.麻二:土匪,二爺,麻爺,哥哥,麻先生,麻二爺,畜生,老大。

6.菲兒:外國人,洋老爺,老師,洋老師,洋鬼子,外國人。

7.李益凱:李公子,犬子。

三、書麵成語的大量運用

電影《藏客》中主要人物的對話不僅有豐富的民間口頭語言,也大量使用書麵成語,簡明扼要的表達思想感情,影片中出現的成語如下:

1.三字成語

一不做,二不休。

2.四字成語

事關重大,日趨猖獗,暗地唆使,獨木難支,敵暗我明,凶多吉少,危機四伏,走貨賣命,鬧春撒野,舞刀弄槍,天涯海角,節外生枝,一臂之力,打草驚蛇,竭盡全力,鼎力相助,危機四伏,義薄雲天,有頭有臉,興師動眾,欺行霸市,血脈相連,覆水難收,誠惶誠恐,素不相識,兵刀相見,兵連禍結,岌岌可危,得寸進尺,明目張膽,精誠團結,齊心對外,幹幹淨淨,扼腕傷痛。

綜上所述,影片《藏客》中多種語言的交相輝映、民間熟語的廣泛使用、書麵成語的大量運用構成了其獨特的語言特色,其語言特色也體現了口頭與書麵、傳統與現代、本土與疆外、官方與民間、國家與地方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