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和熊掌的選擇關係
根據“蒙代爾一克魯格曼不可能三角形”,在資本流動,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彙率製度三者之間隻能進行以下三種選擇。
讓我們用以下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和地區舉例,來看看魚和熊掌如何選擇:
一、美國——保持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必須犧牲彙率的穩定性,實行浮動彙率製。
這是由於在資本完全流動條件下,頻繁出入的國內外資金帶來了國際收支狀況的不穩定,如果本國的貨幣當局進行幹預,亦即保持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那麼本幣彙率必然會隨著資金供求的變化而頻繁地波動。利用彙率調節將彙率調整到真實反映經濟現實的水平,可以改善進出口收支,影響國際資本流動。
雖然彙率調節本身具有缺陷,但實行彙率浮動確實較好地解決了“三難選擇”。但對於發生金融危機的國家來說,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信心危機的存在會大大削弱彙率調節的作用,甚至起到惡化危機的作用。當彙率調節不能奏效時,為了穩定局勢,政府的最後選擇是實行資本管製。
二、中國——保持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彙率穩定,必須犧牲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實行資本管製。
在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下,在彙率貶值無效的情況下,唯一的選擇是實行資本管製,實際上是政府以犧牲資本的完全流動性來維護彙率的穩定性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大多數經濟不發達的國家,比如中國,就是實行的這種政策組合。這一方麵是由於這些國家需要相對穩定的彙率製度來維護對外經濟的穩定,另一方麵是由於他們的監管能力較弱,無法對自由流動的資本進行有效的管理。
三、香港——維持資本的完全流動性和彙率的穩定性,必須放棄本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根據蒙代爾一弗萊明模型,資本完全流動時,在固定彙率製度下,本國貨幣政策的任何變動都將被所引致的資本流動的變化抵消其效果,本國貨幣喪失自主性。在這種情況下,本國或者參加貨幣聯盟,或者更為嚴格地實行貨幣局製度,基本上很難根據本國經濟情況來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對經濟進行調整,最多是在發生投機衝擊時,短期內被動地調整本國利率以維護固定彙率。可見,為實現資本的完全流動與彙率的穩定,本國經濟將會付出放棄貨幣政策的巨大代價。
在這三個目標之間究竟哪一個更為重要?如果放棄資本流動,將退回到閉關鎖國的封閉經濟體係,不利於經濟增長。如果放棄彙率穩定性,對於任何國家來說都是一場災難。“兩害相較取其輕”,隻有放棄獨立的貨幣政策比較可行。放棄獨立的貨幣政策也就是向單一的區域貨幣或世界貨幣過渡。於是,人們在貿易全球化的同時開始越來越多地考慮金融全球化,如果貨幣統一了,就不存在固定彙率、浮動彙率和資本管製的各種弊病了。
不可能三角帶來的啟示
“蒙代爾一克魯格曼不可能三角形”實際上描述了貨幣國際化後帶來的對一國金融政策的影響。
比如,對該國貨幣政策的影響。當前的次債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嘯,充分暴露出國際貨幣體係存在的問題。很多專家學者認為,美國向全世界發行貨幣,成為全球中央銀行,但沒有履行世界中央銀行的職責,美國中央銀行就應該製訂實施全球的貨幣政策,而不是僅僅從美國的利益出發。事實上,當一個國家的貨幣國際化後,獨立的主權國貨幣政策已經不複存在。按照貨幣政策的定義,指的是一國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經濟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給和利率,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方針和措施的總和。而國際貨幣在貨幣供給方麵,存在著國內和國際兩個方麵的矛盾和協調。這兩個方麵有時會相互牽製,進而影響貨幣政策的執行能力和效果。
從國內利率角度來看,當國內經濟不景氣,需要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擴大貨幣供給時,就要降低利率,而利率降低,就可能引起資本外流,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擴張性效果,無法達到擴大貨幣供給的目的。相反,當國內經濟過熱時,需采取提高利率的緊縮性貨幣政策,利率提高又對國際資本產生了吸引力,國內流動性過剩的局麵仍然得不到有效改善。如1979~1982年,美聯儲實行緊縮貨幣政策,以降低通貨膨脹,通貨緊縮導致利率上升,大量資金湧入美國,對美元的需求反過來推高彙率,高彙率會降低出口,反而引起美國經濟出現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