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沒有硝煙貨幣戰爭—關注國際金融應懂的金融學(5)(3 / 3)

日本和西歐國家“畢業”(達到一定的人均收入水平)、並在80年代日本對美國經濟構成嚴重威脅後,世界銀行完全集中於發展中國家。從1990年代初開始世界銀行也開始向東歐國家和原蘇聯國家貸款,同時美國也成功地在這些國家中的大部分掀起“顏色革命”。

雖然全世界許多貧窮的政府依靠世界銀行來資助它們的發展計劃,但世界銀行也常常受到大公司“新殖民主義”全球化的反對者的批評。這些反全球化人士也是世界銀行最主要的批評者,他們批評世界銀行使用各種結構性調整措施削弱受貸國家政府的主權,追求經濟自由主義和削弱國家的作用。

一個總的批評是世界銀行在政治上受到一些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影響,因此其政策往往趨向這些國家的利益。

另一個批評是世界銀行的宗旨是新自由主義,其原則是相信市場是唯一可以為一個國家帶來財富的機能。一個國家隻有在實行自由市場競爭才能昌盛。

但是在有軍事衝突的國家(內戰或外戰)或在長期被壓迫的國家(獨裁或殖民主義)以及在政治不穩定和不民主的國家中,新自由主義的原則和改革不起作用。在這些情況下世界銀行偏向引入外國企業從而摧毀當地的經濟係統的發展。

另一方麵,自由主義者批評世界銀行完全是一個政治組織。他們認為世界銀行不相信市場調節經濟的能力,而是一個國家擁有、調整國際經濟的工具,其目的是來掩蓋這些國家的政策對世界經濟的控製。

國際清算銀行

國際清算銀行是根據1930年1月20日在荷蘭海牙簽訂的海牙國際協定,於同年5月,由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比利時和日本六國的中央銀行,以及代表美國銀行界利益的摩根銀行、紐約花旗銀行和芝加哥花旗銀行三大銀行組成的銀團共同聯合創立,行址設在瑞士的巴塞爾。

國際清算銀行成立之初的宗旨是,處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賠款的支付和解決對德國的國際清算問題。1944年,根據布雷頓森林會議決議,該行應當關閉,但美國仍將它保留下來,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附屬機構。此後,該行的宗旨轉變為,增進各國中央銀行間的合作,為國際金融業務提供額外的方便,同時充當國際清算的代理人或受托人。

國際清算銀行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大會,由認繳該行股金的各國中央銀行代表組成,每年召開一次股東大會。董事會領導該行的日常業務。董事會下設銀行部、貨幣經濟部、秘書處和法律處。

國際清算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會員國繳納的股金,另外,還有向會員國中央銀行的借款以及大量吸收客戶的存款。其主要業務活動是:辦理國際結算業務;辦理各種銀行業務,如存、貸款和貼現業務;買賣黃金、外彙和債券;辦理黃金存款;商討有關國際貨幣金融方麵的重要問題。國際清算銀行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內的十國集團(代表發達國家利益)的活動中心,經常召集該集團成員和瑞士中央銀行行長舉行會議,會議於每月第一個周末在巴塞爾舉行。

其他區域性金融機構

區域性金融機構:1957年到70年代,歐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中東地區的國家為發展本地區經濟的需要,通過互助合作方式,先後建立起區域性的國際金融機構,如泛美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

歐洲投資銀行

歐洲投資銀行是在1957年3月25日,根據《歐洲共同體條約》(即羅馬條約)的有關條款組成的歐洲金融機構。它的成員都是歐洲共同體的會員國,行址設在盧森堡。歐洲投資銀行的宗旨是,為了歐洲共同體的利益,利用國際資本市場和共同體本身的資金,促進共同市場平衡而穩定地發展。該行的主要業務活動是,在非盈利的基礎上,提供貸款和擔保,以資助欠發達地區的發展項目,改造和使原有企業現代化以及開展新的活動。其資金來源主要是向歐洲貨幣市場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