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真實,站在最接近真相的地方(2 / 3)

人不可以膚淺,更不能因為懶惰而放棄思考。英國經驗主義大師培根在其隨筆中寫道:“青年人思想活躍,富有創造力和想象力,有時靈感有如神助。”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一個十分善於思考的孩子,一次老師問大家,一張厚度為0.08毫米的紙對折30次後,有多高?老師問題剛說完,孩子們就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有的說有10米多高,有的說10層樓那麼高,老師都搖搖頭。

一直沉默的愛因斯坦說:“應該比阿爾卑斯山還要高。”他剛說完,就引來一陣哄堂大笑。很多同學都說他是在吹牛,老師問他是怎麼得出的這個結論。他不慌不忙地走到講台前,在黑板上計算一張紙對折30次後的厚度。結果顯示,一張0.08毫米厚的紙對折30次後,竟高達85899米,確實要比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都要高!

機器長時間不使用就會生鏽,人也一樣,長時間不去思考,大腦就會變得遲鈍,思維就會變的狹隘,思想就會變得蒙昧。隻有不斷地去思考,去驗證,我們的身心才會永遠充滿朝氣,才會不斷地去創造新的東西,而不至於變的陳舊不堪。

4.堅持發出自己的聲音

有人說,如果給陶淵明一個機會,他一定會依然“不為五鬥米而折腰”;如果給布魯諾第二次選擇,他隻會在火刑之前向更多的人宣傳日心說;如果給梵高一次重走人生的機會,他筆下的向日葵還是會散發出奇異的絢爛色彩。

柴靜敢於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在任何時候都不做應聲蟲。在北京廣播學院進修的時候,她在一家知名文化類雜誌實習。有一次她被安排去中科院植物所采訪,當時她被研究員對物種的天然喜愛所打動,於是揮筆一書,寫下了一篇名為《棉田裏的守望者》的稿件。

然而編輯看完這篇文章之後,很快回複道:“這不是我們想要的,你去編譯一點國外的資料。”柴靜不解,作了點小抗爭:“我覺得國內的困境也提一下。”編輯還是說不需要,“你改不改?”爭執了好久,柴靜還是堅持說不改。電話掛斷了,她也沒再去雜誌社上班了。

還有一次,采訪前夕,幾個80後編導在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上出現分歧:“做不做林青霞。”當時主編的意見是,考慮到稀缺性,這個人物隻要能約到便做。柴靜並沒附和,“我不太想追逐明星。我擔心他們已經對媒體習以為常,然後覺得你不過是他們中的一分子。我覺得與其花這樣的時間,不如去關注當下最需要關注的那些人群。”

俄國作家契訶夫說:“有大狗,有小狗,小狗不該因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亂。所有的狗都應該叫,就讓他們各自用上帝給它的聲音叫好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堅持發出自己的聲音。

“我們信守這些不言自明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我有一個夢,我夢想有朝一日,在喬治亞的紅山上,昔日奴隸的兒子和昔日奴隸主的兒子能夠同坐一處,共敘兄弟情誼。我有一個夢,有朝一日,我的四個孩子將生活在一個不以膚色而是以品行來評判一個人優劣的國度裏。”

四十多年前,在美國林肯紀念堂前,一個偉大的黑人發出了“我有一個夢想”的嘹亮聲音,從而使美國黑人在《獨立宣言》發表二百年後,在《解放黑奴宣言》發表100多年後,獲得了夢寐以求的與白人平等的權利。他就是馬丁·路德·金,美國著名人權運動家,他的聲音改變了美國!

堅持發出自己的聲音,是一種不斷探索的勇氣,是“敢做自己我最驕傲”的自豪。林則徐麵對令人棘手的禁煙運動,發出“苟利國家生死以,豈應禍福避趨之”的呼喊,譚嗣同麵對劊子手的大刀,堅定變法的初衷,吟出“我自橫刀向天問,去留肝膽兩昆侖”的絕唱。雖然他們所堅持的運動最終失敗了,但是他們堅持發出自己的聲音的壯麗畫麵卻被永遠印刻在曆史的畫冊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聲音。但很多的時候,我們畏懼著,徘徊著,彷徨著,猶豫著不敢開口。即使是真理,也不敢堅持。我們究竟被什麼牽製住了?其是我們內心最深的怯弱。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三門峽水庫修建論證會上,當大多數人按下讚成票的時候,一生與水打交道的水利專家黃萬裏先生,冒著幾乎與所有人為敵的風險勇敢地站了出來:“這座壩不能建,貽害無窮!”由於當時,有眾多蘇聯專家堅持擁護建壩,他的聲音沒有被采納。但是至少他在麵臨強權之下,發出了屬於自己的聲音。而曆史也證明了他的正確——壩底泥沙淤積,每年耗費大量財力人力,後患無窮。

在二戰期間,一位德軍指揮官在攻占巴黎後,接到了希特勒“轟炸巴黎”的命令。他沒有猶豫,一聲“不”保全了巴黎這座曆史文化名城。軍令如山,是什麼讓他違反這世界上最嚴明的紀律?是一個人的文化精神和堅持自我。不難想象希特勒的暴跳如雷,但這位指揮官的勇氣和他那聲“不”卻打動了所有人,讓人們在戰爭的黑夜中看到人性的星光。

堅持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吧,即使麵對強權,也不要怕自己淪為挨打的少數派。隻要勇敢地站出來,就有可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戲劇理論家出身的“半文人”餘秋雨,曾不顧眾多散文家的指責,摒棄了散文短小形美,獨抒性情的理論,提出了“大散文”的新概念,進而以其親身感悟與深厚的筆力營造出一派充滿人文氣息的“大散文”蘊趣。一如魯迅先生創“雜文”之時被指為“四不像”的處境,他亦遭受“鶴群”的圍攻,但事實勝於雄辯,這一文體的成功引起無數作家改變風格,使文壇掛起了一陣小旋風。

在麵積隻有1.1萬平方公裏、人口僅為62萬的“彈丸小國”卡塔爾,有一個被曾為“海灣CNN”的電台,它就是半島電台。

據說,該台在全球範圍已擁有超過6500多萬的觀眾,其中阿拉伯世界的觀眾達4500萬,在北美約有13萬多人固定收看其以阿拉伯語播送的新聞節目。其網站擁有30萬人次的日訪問量,並且保持每周新注冊3千戶的驕人業績,其中40%的訪問者來自美國為什麼在美國傳媒業幾乎占據世界話語主導權地位的今天,這個彈丸之國的電台能夠屹立不倒,甚至與之抗衡呢?其實,最關鍵的一點,是它堅持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麵對每一次的戰爭,它總是用自己的獨特方式詮釋出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對同一突發事件的不同認識和思考,以自己的努力、無畏和堅持“挑戰”著西方的“話語壟斷”,將******的聲音傳遞到世界的各個角落。或許正是這份堅持,使得它在阿拉伯世界甚至在全世界範圍內贏得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與勇敢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不同,有人始終堅持認為沉默是金,他們認為一個人如果想要安定地生活,就要學會聽從大多數人的聲音,隻有這樣才會獲得一種身體乃至心靈上的安全感。但是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當一個人變成沉默的大多數的時候,他也在逐漸的失去自我,而這將是一個可怕的開始。

5.尋找真相,而不被表麵的迷霧欺騙

真相,有時會被假象層層包裹,隻有撥開表麵的迷霧,我們才能看到它真實的麵目。

柴靜說:“記者不僅是我的職業身份,做新聞也是我生存的一種方式,記者的天職就是調查事實的真相。”

2007年,陝西省陝西省林業廳聲稱在安康市鎮坪縣城關鎮文采村發現華南虎,還拿出了村民拍攝的野生“華南虎”照片。事情一經公布,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質疑。

作為《新聞調查》的記者,柴靜為了調查事情的真相,就和她的幾個同事一起去事件的發生地采訪。她細致地詢問了周正龍拍攝華南虎時的細節,在與他的談話中,柴靜發現周正龍的描述漏洞百出。但是周正龍還是堅稱自己拍到的就是真正的華南虎,當地的林業局也對照片的真實性堅信不疑。

當上級領導要求不要再炒作華南虎事件時,柴靜說:“我認為我們不是炒作,是想認清楚問題。”她在給上司的文案中寫道:“照片的真假之爭,不僅事關技術,更是對事件各方科學精神的檢驗。”在麵對地方官員的強硬態度時,柴靜依然沒有退縮,對她來說,挖掘出事情的真相就是她最大的責任。

後來,調查發現,周正龍所拍的華南虎照片,是經合成的。而當地農業廳在沒有經過嚴謹的科學分析之下就斷然肯定照片為真的科學精神也遭到了各方的批評指責。

雖然經常有人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眼睛所看到的,也並非是完全真實的。就好比陽光,當我們用肉眼去觀察它時,發現它是白色的,但是據研究表明,真實的陽光是七色的,即由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色彩組成。所以說,世界上最具欺騙性的東西或許就是眼睛了,我們不能輕易相信自己的眼睛。

據傳,大聖人孔子也犯過一次“眼見為實”的錯。有一次,他周遊列國之時,非常困頓,隻剩下一把米,讓弟子顏回去煮飯。飯熟之際,不慎掉入一塊灰土,顏回心中想,如果不理不顧,直接端給老師,那是大不敬;但是如果將粘了灰土的飯粒扔掉,又是浪費糧食。所以,於心不忍的顏回最後拿起這塊粘了灰土的飯粒,將其吃掉,而這一幕恰好被走過來的孔子親眼目睹,於是孔子認為顏回給老師煮飯時自己先偷吃。

後來孔子集會之時,把這件事情講了出來,顏回感到非常冤枉,於是將實情告知孔子。孔子了解事情之後,知過必改,所以在另一次集會時,又說到此事:即便是親眼所見之事,也有可能不是事實。

眼見不一定為實,尤其是一個人的外表。我們常常被一個人器宇不凡的外表所吸引,於是自然而言地認為他的內在也應當與他的外在所匹配。其實不然,在希臘神話之中,美杜莎是一個絕色美女,但是在美麗的外表的掩蓋之下,藏著一顆蛇蠍之心,男子隻要看上她一眼,便會被變成冷冰冰的石頭。

春秋時,晉國大夫陽處父出使到魏國,回來路過寧邑,住在一家客店裏。店主看見陽處父相貌堂堂,舉止不凡,十分欽佩,悄悄對妻子說:“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年來都沒找到一個合意的。今天我看陽處父這個人不錯,我決心跟他去開創一番事業。”後來,店主得到陽處父的同意,離別妻子,跟他走了。一路上,陽處父同店主說話漫無邊際,沒有主題。店主一邊走一邊聽,剛剛走出寧邑縣境就改變了主意,和陽處父分手回家了。店主的妻子見丈夫突然折回,心中不明,問道:“你好不容易遇到這個人,怎麼不同他去呢?家裏的事你盡管放心好了。”店主說:“我看到他長得一表人才,以為他可以信賴,誰知聽了他的言論卻感到非常討厭。我怕跟他一去,不但沒有得到教育,反倒會遭受禍害,所以打消了原來的念頭。”果然不出店主所料,後來陽處父卷入晉國的一場權力鬥爭,身死名裂。

任何時候,隻看到事物的表象,是可怕的,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被表象牽著鼻子走,最終離真相越來越遠。楚懷王隻看見奸臣的唯唯諾諾,卻無視屈原等忠臣的赤膽忠心,隻看見天下太平而無視秦人的虎視眈眈,落了個國家滅亡而身陷囹圄的下場;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隻看見兵強馬壯,無視輕工業、農業的孱弱不堪,在美國總統裏根“星球大戰”計劃的誘騙下更加窮兵黷武,結果致使蘇聯解體,淪為笑柄。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一些表麵上的假象所迷惑。總有一些人為了自己的某種目的,想盡辦法散播一些不實的信息,這就需要我們擦亮雙眼,用去探索真相的決心和勇氣。

蘇軾在他的詩中寫道:“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人們因為沒有全麵、客觀、正確地觀察事物,所以才會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王安石說:“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也就是說隻要我們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當然,盡管追尋事情的真相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是隻要我們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同時擁有探索精神,那麼真相定然就會在前方不遠處。

6.勇於捍衛自己的權利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在《克裏姆·薩姆金的一生》中寫道:“從普遍和深刻意義上說,人,作為曆史的創造者,他的基本行為的目的是什麼呢?那就是自我肯定,捍衛自己創立的思想,獲得解釋事實意義的自由。”

2011年,在首都女記者協會演講大賽上,柴靜發表了一場名為《認識的人,了解的事》的著名演講,她說:“一個國家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構成的,她由這些人創造,並且決定。隻有一個國家擁有那些能夠尋求真理的人,能夠獨立思考的人,能夠記錄真實的人,能夠不計利害為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夠去捍衛自己憲法權利的人,能夠知道世界並不完美但仍不言乏力、不言放棄的人,隻有一個國家擁有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為祖國驕傲。隻有一個國家能夠尊重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有信心讓明天更好。”

在這次演講中,她還特別提到了一個捍衛自己權利的故事:

“五年前,我采訪了一個人,這個人在火車上買了一瓶一塊五毛錢的水,然後他向列車員要發票,列車員樂了,說:‘我們火車上自古就沒有發票。’然後這個人把鐵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說:‘人們在強大的力量麵前,總是選擇服從,今天如果我們放棄了一塊五毛錢的發票,明天我們就可能放棄我們的土地權,財產權,和生命的安全。權利如果不用來爭取的話,權利就隻是一張紙。’他後來贏了這場官司,我以為他會和鐵道部結下梁子,結果他上了火車之後,在餐車要了一份飯,列車長親自把這份飯菜端到他的麵前,說:‘您是現在要發票還是吃完之後我再給您送過來?’我問他你靠什麼贏得尊重,他說我靠為我的權利所作的鬥爭。”

後來,柴靜在一次節目中采訪了這位向鐵道部索要發票的主人公——郝勁鬆,一個三十四歲的律師。

“在強大的力量麵前人們往往除了服從別無選擇,但是我不願意。我要把他們拖上戰場,我不一定能贏,但我會讓他們覺得痛,讓他們害怕有十幾二十幾個像我這樣的人站出來,讓他們因為害怕而迅速地改變。”麵對柴靜時,郝勁鬆倔強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