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天使之煉(2)(3 / 3)

雖然子宮破裂的發生率不高,在過去10年中,美國進行過兩項大規模觀察性研究,深入探討了剖宮產後陰道試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這兩項針對20000多名女性的研究結果顯示,剖宮後陰道試產的子宮破裂率均不足1%。但破裂一旦發生,卻是災難性的。所以整個分娩期間,要求產科醫生必須隨時能夠到場監護分娩,一旦出現危險,手術室必須有條件即刻提供安全的麻醉方式,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急診剖宮產。

應該說,我國任何一家三甲醫院的婦產科都具備以上人員配備和硬件設施,可為什麼願意為有過剖宮產史的孕婦提供陰道試產機會的醫院卻鳳毛麟角?應該說原因非常複雜,可能和整體醫療環境還不夠寬鬆有關,醫患關係還不夠和諧有關,整個社會對醫學局限性的認識還不是很充分有關。病人和社會對醫生產生“絕對不能出錯”的苛責,導致最終難以實現來自醫生的擔當有關。再或者,也可能和醫生的收入、認識和膽識有關。

不管怎麼說,產科醫生不給你機會試產,你就隻能接受再次剖宮產,你就隻能默默接受一切外科手術的基本定律和法則。

隻有醫生知道,一次剖宮產手術以後,無論是肚皮還是盆腔,或多或少都會形成粘連,每做一次手術,手術難度和並發症出現的風險都會成倍增加。

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剖宮產,在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中,都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術中出血偏多、耗時偏長幾乎是可以肯定的,破膀胱、破腸子的事也時有發生,高標準嚴要求的挑戰是針對醫生的,而一切苦果,隻要發生,都得病人親口品嚐,無一例外。

所以,有二胎生育計劃的,如果沒有醫學指征,第一胎千萬不要輕易“一剖了事”。即使真的隻打算生一個,萬一避孕失敗還有發生疤痕妊娠的風險。即使現在沒有再生育計劃,誰知道幾年後,你的人生會有什麼變化,誰知道你會不會哪一天就突然萌生再要一個的想法,或者生活發生變故,不容樂觀的形勢逼迫你不得不再生一個呢。

05

剖宮產和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症

和疤痕妊娠一樣,切口部位子宮內膜異位症以前的發生率大概隻有0.03%,專業人員都鮮有耳聞,隨著國內剖宮產率的不斷上升,這類病人的絕對數也越來越多。

剖宮產是現代產科最基本的術式之一,醫生分層切開皮膚、皮下脂肪、筋膜,拉開腹直肌,打開腹膜、膀胱腹膜反折,再切開子宮肌層,刺破羊膜,將胎兒撈出,最後娩出胎盤胎膜,按照正常的解剖結構分層進行縫合。可見,手術過程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子宮內膜組織或者細胞將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散落在各層傷口之間,這些趁機溜出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以外的其他部位,聚集生長並且引起不適症狀,就是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症。

患者就診時,時常指著肚皮上又腫又痛的大疙瘩問醫生諸如此類的問題,我的剖宮產手術是不是沒做好?是不是因為沒給紅包,醫生沒給好好縫?是不是醫療事故?打官司能不能贏?

應該說,大部分散落出來的子宮內膜細胞都會被機體自動清除,隻有個別人的內膜細胞具有超乎尋常的生物學活性,例如超強的侵襲性、超強的轉移種植能力、超強的血管形成能力,這些特殊能力才使它們能夠在不屬於自己的地盤上站穩腳跟,並迅速建立有水有電的新家園。

月經是子宮內膜的定期脫落,正常的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腔裏,脫落後通過宮頸從陰道排出。而種植和生長在腹壁的子宮內膜根本無處可去,所謂“不通則痛”,患者會在術後不同階段,短則一年半載,長則三年五年,發現手術刀口附近出現異常結節,包塊可大可小,可大如雞蛋鴨蛋鵝蛋,小如綠豆黃豆蠶豆,它們在月經來潮時脹大、疼痛,隨著月經結束又逐漸靜息。

來月經的時候,病人除了陰道流血,肚皮上的包塊也跟著腫脹、疼痛。可見,大姨媽長到肚皮上了,這個真不是傳說。

剖宮產術式的發明,解決了無數難產問題,挽救了無數生命,但是在具體考慮實施每一例手術時,一定是要有收益,或者沒有更好的辦法,甚至是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產科醫生才會下刀,才會讓孕婦去冒以上各種可能和可怕的風險。

沒有醫學指征的剖宮產,一旦出現嚴重並發症,對於醫生和患者來說都是損失。

醫生的損失,隻有醫生知道。出現嚴重並發症的手術糾紛一旦進入司法程序,醫療鑒定委員會首先要從是否具有手術指征入手,進行責任鑒定。所以,每一位產科醫生,無論是希望病人少受傷害,還是珍視自己的職業榮譽,或者求一輩子內心安生,從以上任何一個角度出發,都要管好自己手中這把刀。

外科手術刀就是劍,一把不折不扣的雙刃劍,用得好斬妖除魔,用不好傷人傷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