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中東政策為何猶豫難決(2)(2 / 2)

而2014年6月以來異軍突起的“伊斯蘭國”則是這種動蕩源的總代表,而該組織的興起與美國戰略收縮政策直接相關。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此前在美國和伊拉克安全部隊打擊下,本已元氣大傷,42位高級領導人中有34人被殺或被擒。

但美國撤軍使其重新壯大起來。2014年6月,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詹姆斯·阿莫斯認為,如果美軍沒有在2011年全部撤出伊拉克,ISIS就不會占領伊拉克中部,馬利基政府和遜尼派之間的政治分歧就不會日益加劇。

“戰略收縮”還是“重返中東” 美國處在兩難境地

當前,美國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花大力氣搞好國內經濟,同時還要集中精力應對中國崛起對美國帶來的傳統安全挑戰。在此背景下,美國對中東地區的“戰略興趣”日趨下降,中東戰略收縮步伐不斷加快。但美國在中東進行戰略收縮的前提,是中東局勢不失控,尤其不能威脅美國的利益和安全。2013年七八月間,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受命謀劃美國未來中東政策。賴斯等認為,美國應避免讓中東熱點事件左右美國外交議程,除非出現美國盟友遭入侵、石油供應中斷,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否則美國將避免在中東使用武力。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當前中東日趨陷入大亂局:利比亞陷入混戰、埃及轉型艱難、敘利亞內戰僵持、伊拉克瀕臨崩潰、巴以衝突難以平息、伊核談判遲遲難以突破。所有這些,都迫使美國不得不時時“牽掛中東”,難以安心進行戰略收縮。尤其是異軍突起的“伊斯蘭國”,其政策血腥極端,戰鬥力強大,攻擊方向飄忽不定,且政治野心極大,宣稱將建立地跨西亞北非的“哈裏發帝國”。“伊斯蘭國”的膨脹和擴張態勢,不僅威脅伊朗、敘利亞等美國的地區對手,也威脅沙特、約旦等美國的中東盟友。而該組織近期斬首美國記者,以及此前揚言血洗美國,意味著該組織對美國公民和本土安全也在構成威脅。正是在這種背景下,2014年8月以來,美國開始對該組織持續發動空襲。

中東壞消息不斷,令美國決策者麵臨艱難抉擇:繼續堅持戰略收縮,容忍“伊斯蘭國”壯大;還是加大重返中東,全力圍剿伊斯蘭極端勢力。在特定時空內,美國不可能駐足東亞與西亞兩個“戰略重心”,沒有能力在應對中國傳統安全挑戰的同時,應對來自伊斯蘭極端勢力的非傳統安全挑戰。這種“選邊”對美國無疑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事實上,無論美國將戰略重心置於中東還是亞太,其都會內心充滿焦慮,擔憂其認定的另一個威脅源頭進一步壯大。這種“按倒葫蘆起來瓢”的戰略窘境,歸根到底是美國咎由自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