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格爾:《原理》這本書不是一時興起之作,原打算作為一本由4個部分構成的綜合性論著的頭一部分,即導言部分。我當時設想撰寫這部論著的主要目標是建立一個可以統括利息、工資、地租等一切價格現象的價格理論,並扼要闡明那些從未被人理解的其他許多經濟現象,《原理》一大半隻是在為這個主要任務作鋪墊。
在《原理》的第一部分,集中探討了主觀價值理論。我定義了“財貨”的概念。“與人類欲望滿足有因果關係的物,我們叫做有用物,我們認識了這個因果關係,並在事實上具有獲得此物以滿足我們欲望的力量時,我們就稱此物為財貨”。一個人為滿足其欲望所必需的財貨數量,我們叫做這個人的需求。非經濟財貨成為經濟財貨的原因隻有兩個,即人類欲望的增加,或其支配量的減少。
哈耶克:您是第一個以稀缺觀念為基礎,來區分經濟財貨與非經濟財貨的人。《原理》接著邏輯地討論了價值的意義。所謂價值就是“一種財貨或一種財貨的一定量,在我們意識到我們對於它的支配,關係到我們欲望的滿足時,為我們所獲得的意義”。在您的視野中,價值是由於財貨能滿足人類欲望,是主觀的。同時,財貨隻有對特定的經濟主體才具有價值,價值尺度也是主觀的。基於主觀價值,您認為生產某一財貨需要的勞動量和財貨的價值沒有直接和必然的聯係。因為一顆鑽石對我們每個人的價值不取決於這顆鑽石是人類不費力氣偶然發現的,還是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挖掘出來的。您通過“不同欲望滿足意義表”,分析各種欲望滿足所具有的大小不同的意義,將其分為若幹等級,十分清楚地表明這些是序數而非基數。盡管“邊際效用”這個詞是維塞爾原創、馬歇爾譯成,但您用有些笨拙卻精確的句子來解釋價值,真正清晰地闡釋了邊際效用原理。
您基於因果關係提出主觀價值理論,消除了古典經濟學中水與鑽石的價值悖論,把經濟學從古典學派中研究財富的科學轉變為全麵研究人的選擇和行動的科學,開啟了經濟學研究的以人為本的新視角,也奠定了奧派主觀主義方法論的基石。這是您對經濟科學最重要也是最具原創性的貢獻。
門格爾:效用價值論在19世紀60年代以前主要表現為一般效用論。它在古希臘時代的亞裏士多德和中世紀教會思想家阿奎那的著作中已初見端倪,出現了把商品交換的基礎歸結為物品效用的觀點,在17—18世紀上半葉經濟學著作中有了明確的表述和充分的發揮,並逐步演變為主觀效用論或主觀效用為基礎的邊際效用論。但是,當年老師、朋友或同事中沒有一個人對這些問題產生絲毫興趣。道理很簡單,奧地利事實上沒有本國經濟學家。
哈耶克:年輕的您很早就認識到,由斯密及其盎格魯——撒克遜追隨者所形成的古典價格決定理論有待改進的地方還不少。同時,也與您的一些經曆有關。我對您個人曆史很感興趣,但關於您早年的資料很匱乏。隻聽維塞爾說過,您有一次告訴他當時職責之一是為官方報紙《維也納報》寫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門格爾:我獲得博士學位後當了記者,寫有關經濟問題的文章,頗似時下很紅的財經記者。幾年之後進入奧地利國務院辦公廳新聞部工作,當了公務員。我大約在1867年秋轉向研究經濟學,主要思想形成於受聘於《維也納報》期間。當時自己不滿足於成本價值論的實踐和理論意義,除了對股票市場運行近距離觀察外,還對德國經濟學界關於價值問題曠日持久的爭論做了一番考察,約在1867年晚些時候和次年春發展了主觀價值論。我還告訴維塞爾,自己之所以要發揮這個觀點,緣起於一位作者在《維也納報》上發表的一篇分析市場條件的文章。
哈耶克:1871年,英國傑文斯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和您的《原理》同時出版,瑞士瓦爾拉斯的《純粹政治經濟學綱要》於1874年發表。3個人的著作完全是獨自創作,這是確鑿無疑的。當傑文斯和瓦爾拉斯第一次發表他們的觀點時,您一無所知。您們3人各自獨立地提出邊際效用價值論,史稱“邊際3傑”。該理論首先從價值理論開始,然後推進到生產理論和分配理論,是經濟學一場全麵變革的標誌。1890年,英國馬歇爾出版了代表作《經濟學原理》,綜合了您們3人的邊際效用論,提出了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史稱“邊際革命”。從這時起,經濟學從關注生產轉向關注需求,出現了邊際分析這項經濟科學研究方法上的極其重要的革新,由此經濟學從古典進入現代。現在,人們通常恰當地認為1871年是現代經濟學的發軔之年。
從邊際效用理論出發,3人以後的發展方向並不同。傑文斯本人是位統計學家,強調數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認為經濟學是“快樂和痛苦的微積分”,開創了數理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瓦爾拉斯更為重視數學的應用,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論,成為新古典經濟學的核心。而您則把“人”視為創造性的行為者和所有社會過程、事件的主角,主張根據個人的知識、信念、知覺、期望來理解他們的行為,並推導出經濟規律。所以說,邊際效用並非您的主觀主義成就的頂峰,而是主觀主義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