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速就是競爭力
近期,李克強總理的講話被廣泛報道,他問中國上網費為什麼這麼貴?流量費為什麼這麼貴,網速為什麼這麼慢?這就涉及到我們講的創新不單單是技術創新,涉及到我們的製度創新,我們是挺大的央企在提供這些服務。全球範圍比,我們的競爭不夠激烈,沒有力量推著你一定要在性價比上改善。
北大有名韓國留學生在網上發了一個牢騷,說到中國來留學,少活好多年,因為上網慢。你出去一比,人家的網速很快,而中國網速又慢又貴,所以中國一定要把這個東西攻下來。八項規定以後,官員不吃喝了,很多錢在銀行裏,這些錢不在市場裏轉,這個錢要花出來的,花在改善網速上。
北京是首善之區,能不能把北京的網速率先提上來,這就是競爭力。這不是一家企業就可以做到的,這是整個國家,央企、國企等全麵的改革,不改革,就會有很多競爭力就消失在無形當中。
我們很多稅費偏高,服務質量不夠高,很多公司跑到了越南,因為越南缺少後勤,就是成本比我們有更大的優勢。去非洲,林毅夫一年去很多趟非洲,包括中國的過剩產能怎麼引到非洲去,這是合乎邏輯的。
我最近看到的不太合乎邏輯的,是製造業不是房地產。2005、2006年我一直跟著看台州一家民營小企業,就是做快餐的塑料刀叉。他們把杯子這個行當放到賓夕法尼亞州去生產,我覺得邏輯上講不通。
我就問為什麼開到賓夕法尼亞?他把DVD給我看,副州長都跑去了。他說給你算,土地比我們便宜,電價比我們便宜,民營企業家很自豪,還可以見到副州長。一比下來,就是人工比我們貴,但是勞動生產率就高,而紙杯用的人工少,紙杯主要市場在美國,你用人工比我們這裏貴,但運費省下來了。
我們一線城市一個建築土地成本是70%,去澳大利亞投資,同樣一個建築,土地建築是最後賣價成本的17%。
現在講的新技術改變組織的流程,非常重要的是整個係統,政府,中間企業,服務單位,包括高校和科研機構,就是講的全麵深化改革,把妨礙生產力,妨礙競爭力的劣勢,一項一項針對性地解決。
真正的創新是探索未知
為什麼創新對今天的中國經濟更重要?從中期看創新,我們到了一個落實變化的時期,因為我們過去一直是後發,後發就是你走過了的路,我看明白了,集中國家的力量來幹。
我們今天的經濟工作,科學工作,研究工作,也有研究發達國家怎麼樣,研究好了,做一個863計劃,“十三五”計劃。真正的科學創新是對付未知,科學的麻煩就是探索“不知道”,我們現在整個體製動不動來考察,問你創新了沒有,動不動叫你填表,三天兩頭考核你。
華為銷售額10%拿出來做研發,因為並不知道投進去的錢產生多少效益,最後設一個投入點,反正100元要求10元做研發,這是應用性的,是最後市場可以檢驗的。
看看曆史上的科學中心,古希臘,中國春秋戰國,要有一批人養它,曆史唯物主義也對文明做出了貢獻,衣食無憂,寫不出來也發糧,再寫不出來加薪水,不要去問。當然前提要把這個人挑出來,探索是他的命,在我們今天國力允許的情況下給夠資源,不要兩三天去開會。當年聶榮臻就兩條,把優秀的人集中起來,為國家的國防使命做貢獻,沒有什麼政治學習。“兩彈一星”搞出來就是政治,不要去幹擾科學家的連續思維,不要讓雜事去打擾人,不要搞運動。
我們都是追趕型的決策模型,弄清楚,下決心,指哪打哪。攻關的前提要知道哪個關,今後很長時間這種打法還要持續,但是中國發展過程中,完全可以為成為一流而做準備。什麼條件可以有助於中國探索未知,探索為了未知的東西怎麼最大程度上得到應用,把好的想法變成產業和競爭力,這些問題從中期來看,比當下對衝下行可能是更長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