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營造讓客戶“SayYes”的環境(2)(2 / 3)

54.陰雨天是乘勝追擊的好時機

業務員大多喜歡在天氣晴朗時拜訪客戶,因為晴朗的天氣不但可以讓自己感覺更有自信,多半也能帶給客戶好心情。

可是,像這樣直覺式的認定,和現實狀況其實是有差距的。

我在剛開始從事業務工作時,也總是選在天氣晴朗、陽光普照時拜訪客戶,可是撲空的機會卻有一半以上。即使客戶答應邀約,卻也總顯得心浮氣躁,長話能短說就短說,會麵能盡快結束就不讓你多留一刻。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客戶心裏想的都一樣: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現在請你設身處地想一想:當你一早拉開窗簾,發現外頭風輕雲淡、陽光和煦,正打算煮杯咖啡,享受寧靜氛圍或規劃和家人出遊時,一通電話打來,說能不能和你約下午時間,繼續談上次提到的商品……

遇到這種情況,我相信多數人都會直接拒絕吧!畢竟天氣這麼好,為什麼要把時間花在不相幹的人身上?

相反的,如果你選在陰雨天與客戶相約或登門拜訪,客戶很少會在短時間內打發你。很容易理解的是,壞天氣讓人不想出門,而且陰雨天總讓人覺得無聊,心情煩悶,希望找地方發泄,而在他們麵前的你,就是最好的傾吐對象。

每次我在陰雨天去拜訪客戶,即使是一向不健談或一直持反對意見的對象,也會和我多聊上一兩個小時,而且會顯得比平常更容易親近,更樂意談論關於自己的事,態度也會更親切和善,有一種希望你多留一下的低姿態。有些長輩還會難得一見地和我泡起茶來,閑聊起以前的事跡、家庭狀況等私人話題。

當然,陰雨天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如果你眼見快下雨,不妨去約約那些正處於猶豫期或抗拒型的客戶,這樣你的說服時間將會大幅縮短,而他們的反對問題也會明顯偏少,並有助於私人的友誼。

55.讓客戶有“比較”的空間

很多業務、銷售人員在和客戶對談時,很不喜歡提到別家同類商品,或是自己家的其他品項,怕造成對方混淆或改變心意;有很多培訓人也告訴業務員們:“每次見麵隻要談一個重點就好。”不過,這並不是進行說服最有利的方式和氛圍,因為,人天生就愛比較,你不讓他們有比較的空間,等於剝奪他們立刻下決定的勇氣。

行為經濟學家丹·艾瑞利(DanAriely)曾提及一個著名的例子。他想訂購《經濟學人》雜誌時,發現了三個訂閱方案。

是的,你可以和艾瑞利一樣揉揉眼睛再看一遍,但你真的沒有看錯,方案二和三的價格是一樣的。

請你認真考慮,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個方案?不妨在這個方案旁邊打個勾。

根據統計,大概有八成的人會選擇方案三,兩成的人選擇方案一。選擇方案三的人會認為自己大賺一筆,因為他們得到價值大約兩千元的網絡版文章瀏覽權,折算下來,一年期的紙本雜誌也隻要四百多塊人民幣而已。

我相信很多人一定會想:神經病才會選第二項方案。很好,那麼第二項方案的訂閱人數絕對是零,除非有人按錯鍵。

可是,既然明知道方案二不會有人選,那營銷部為什麼還要把它放在上麵,而不把它剔除?

沒關係,我們可以自己動手。

當你看這個表時,會有什麼感覺?好吧,你不用告訴我,但是根據統計,會有大約五成的人改變心意,於是訂方案一的人大幅增加到六成,而訂購方案二的人則降低到四成以下。

為什麼會有這麼懸殊的差別?這是因為人們進行“比較”的標的不同了。

大家會不自覺被最後兩個方案吸引,並從中挑選看起來比較優惠的;但在表55—2裏頭,因為可以進行“內容比較”的項目不存在,大家的目光隻會停留在最後的“金額比價”上,於是便宜的項目大獲全勝。

當這種習慣比較的心理狀態應用在銷售上時,你就會了解提供別項產品信息的重要性。

例如賣車,如果你單單介紹給客戶他有興趣的一款,那麼此刻客戶心裏隻會不斷考慮“沒錯,我真的很想買,可是要花六十幾萬……”

但如果你用這樣的話術:“這兩款車從性能上看,B比A多了很多人性化的配備,而且省油量更佳,但是B當然就比較貴一點,大概貴了一萬塊。不過告訴你一個好消息,B車是公司目前的促銷款,隻要這一周下訂,就送一萬元購物券……”

那麼客戶的思考方向會變成:買B可以有一萬元禮券,那算下來就和A價格一樣嘛,而且它性能好,又省油……通常以這樣的比較話術來製造環境氛圍,將能促使客戶更快下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