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麵談中,從對方肢體看出有利訊息(5)(1 / 3)

我想大家都明白,當你進行業務銷售時,創造和客戶的良性溝通是最重要的步驟,唯有讓客戶開口,你才能更確定他們的需求和想法。

當然,我也碰過很多惜字如金的“蚌型人”,打死不開口,不管你問什麼,他們最長的一句話絕不超過五個字,頂多敷衍式地回答你“還不錯”、“沒什麼意見”、“我想想看”……要從他們嘴裏挖出一點意見,不比打開銀行金庫大鎖輕鬆。

可是從行為語言來看,這類型的人其實已經將立場表達得很清楚:“我想要找到最有利的成交方式”、“我不信任你”、“我還得多參考其他人的意見”……像這類型的人,你隻要盡責介紹,釋出你的善意即可。可是,對於那些想開口討論的人,你可千萬別忽略他們的小動作,以免痛失商機。

1.不停摸耳朵

當一個人頻繁出現摸耳朵或拉耳垂的動作時,請先停下你的滔滔不絕,因為他們的這個明顯動作在告訴你兩件事:第一,他們覺得有點不耐煩了;第二,他們很想開口說一些自己的意見。

人類從小就有摸耳朵的習慣,這個動作通常是用來向人表明“我不想再聽了”。可能是你的表達方式出了問題,或說話太冗長,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受尊重,因此決定用這個動作來提醒你、打斷你。

2.用手掌做出分隔動作

如果你說話說到一半,發現對方的手開始借由各種姿勢橫放在桌上(例如用一隻手或兩隻手捧著麵前的杯子),這也是一個警訊,表示他們不想繼續這個話題,希望能找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積極“切斷”它。

3.觸摸手腕或手腕上的物品

這種動作通常表示對方內心充滿猶豫,他們可能正考慮著告訴你內心的想法,如果這時候你不讓他們說,時機可能稍縱即逝。因為一旦他們停止這個動作,表示心裏已不再掙紮,決定讓剛剛想說的一切煙消雲散。

4.用食指敲桌子

他們試圖利用一些幹擾音吸引你的注意,借以終止你的滔滔不絕,如果你聽不到,他們會持續加重力道,甚至多派幾根手指加入戰局,好暗示你,假如你完全忽略這項訊號,他們會覺得和你交易不太可能是好主意,畢竟如果你現在就已經不想搞懂他們,天曉得未來你還會忽略他們到什麼程度。

5.嘴唇微動,卻沒發出聲音

當人類想要表達意見時,會自然張嘴欲言,但基於禮貌,他們並不會在你還在說話時插話,於是嘴唇自然展露動作,卻不會發出聲音。如果你發現對方出現這樣的動作,請一定要把發話權交給他們,因為此時他們想表達的意見,通常和你剛剛說過的話有關聯,現在不讓他們說清楚,等一下恐怕連他們自己也忘了。

40.愈愛假笑的人愈不懂拒絕

美國一家“感應邏輯公司”發現,當一個人真心微笑時,會運用到臉上的四十三條肌肉;相反的,當一個人虛情假笑時,則隻有嘴巴周圍的肌肉在運動,隻要稍微用手遮住視線,忽略他們的嘴巴輪廓,我們往往可以發現他們的表情其實充滿不安、焦慮、嚴肅或者緊張的情緒。

也就是說,人的嘴巴不隻會說謊,還會做出很多假動作,試圖混淆他人對自己情緒的判斷,目的是使社交行為更順利。

英國有一項實驗表明,即使使用一組生氣人物的照片,隻要在照片中人物的嘴角動點手腳,讓它呈現微笑的弧度,看照片的人猜對照片中人物原本情緒的機率會降低五成。這些看照片的人甚至認為,照片裏的人雖然笑容看起來假假的,但感覺上並非不快樂。

這樣看來,利用假笑來增進社交行為這個方法確實奏效。

另一方麵,笑容具有強大的感染力。當你對別人笑時,對方通常也會回報以微笑,告訴你“我接收到你的善意訊息了”,這時候彼此的距離便能在無意間拉近,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新進業務、銷售人員收到的第一個忠告是“保持微笑”。

但是也有很多人問我這個問題:“對方一直在假笑,是不是表示他們對我沒有好感?這樣的話,繼續談下去會有成效嗎?”

首先,我希望大家不要先被自己嚇住了。也許對方對你真誠微笑是最好的交談模式,但對你假笑其實也不錯,至少他們沒有對你發怒,或馬上轉頭離去,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