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自序(2 / 2)

不過,在本書開始之前,我必須先提醒大家一件事:沒有一套規則能適用於所有人。

所有介紹肢體語言、習慣、從外在探討人性的相關書籍,雖然都是經過嚴格實驗或廣泛觀察後得出的統計,但卻很少有人是單一類型的呈現。

例如,在書中我們會提到有些長者喜歡穿無條紋的西裝外套,這表現在個性上,可能是固執、冷靜的類型,但是他裏麵所穿的,卻是表示個性隨和的素色襯衫,這樣要怎麼判別他們的真正性格呢?

像這種“混合型”的情況很多,卻不是書裏能完全呈現的,因此如果你碰到這種情況,請記得一句話:“愈貼近身體的服飾,就是愈貼近內心的呈現。”

以前麵這個例子來說,可能這名長者本身的個性是隨和、好溝通的,但基於職務或工作上的緣故,必須給人冷靜、難以說服的印象。這樣的人通常是公司的高層領導階級,不能隨便展現平易近人的一麵。

或是像有一次我碰到一名走路步伐小而急促的女性,在行為學上,這表示她屬於比較自卑、容易緊張型的人,但她卻拿著表示個性積極、有衝勁的方形提包。就我的判定,她從小在家庭裏應該屬於較弱勢的一方,但在工作場合卻得心應手、有效率。在我和她接觸後,發現原來她是家中的養女,一直有著害怕被養父母排斥的心態;長大走上社會後因為做事認真有效率,年紀輕輕已是公司副總經理……

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卻不是我能一一點出告知的,這本書隻能以客觀的角度告訴你可行的方法,但最終的說服和信息統合,還是得靠你自己的細微觀察才能更精準貼切。

“直覺”往往是銷售失敗的元凶

另外我也想告訴大家一個觀念:雖然直覺是人類的生物本能之一,而且有時候很準確,但是用在業務、銷售上,卻往往是造成你和客戶溝通失敗的主要元凶。

其實不管是“直覺”、“第六感”、“立即反應”……在傳統生物學上都隻有一個意義,就是“提高存活率”。以前的人類並沒有太多累積的知識以應付生存上的困境,於是直覺成了重要的判斷依據,大家會依憑這種“電光一閃”的感受,來判斷將要做的事或將接觸的人有沒有危險性。就心理學的層麵來說,“直覺”常會讓人不自覺地做出自我防衛的動作。

比如說,人們直覺性地偏好在晴朗的天氣出外拜訪客戶,其實是因為天氣晴朗時視線清晰,既無風雨也無雷電,不會天雨路滑,在生命保障上是比較可靠的。不過根據我的經驗,陰雨天反而更容易得到客戶的善待與分享。

和人交往上,人們也比較偏好和眼睛大的人交往,因為眼睛可說是人類流露意向的最主要部位,如果對方有什麼威脅意圖,我們可以借由眼睛判斷,並得以快速逼退對方,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但相對的,眼睛大的人深知自己容易被讀出心聲,給人好騙的印象,有時候反而會利用眼睛說謊,造成我們的誤判。

人們通常也比較不容易對穿黑衣服的人產生特別的好感,因為黑色帶來壓迫感,有點神秘,躲在黑暗中會讓人無從察覺,大幅提高威脅性,因此你頂多覺得黑衣紳士優雅、專業,卻不會覺得他們親切而願意主動親近。但事實上這些人可能隻是因為工作場合的需要才這樣打扮。

也因此,如果業務、銷售人員太重視直覺,常會演變成主觀意識過強的判斷錯誤,不但會讓我們選錯對象,而且容易導致在交談過程中,采用錯誤的語句或詞彙。

如果你總是銷售失敗,或許你該檢視的並不是自己的話術或技巧,而是最基本的心理狀態,看看你是不是總因為過度相信直覺而錯失不少好生意。

唯有了解這兩個重點,本書的解析才具有實際意義,而不隻是讓你照本宣科的教材;也唯有了解這兩個重點,這本工具書才能不隻是工具書,而是能幫助你在業務銷售這條路上,乘風破浪的有力之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