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歲嬰兒耳中長出蒲公英等(3 / 3)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日飲奶量也為300毫升,是世界的平均水平,遠低於美國等國家。中國營養學會此前向媒體介紹,近20年調查顯示,我國大城市人均日飲奶量隻有44毫升,全國平均水平隻有20毫升。

央視曝光黑心美白針注射後帶來健康隱患

2013年12月3日“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近年來,一種新型的美容整形方式——美白針是越來越流行了,調查中記者發現,市場上不同種類的美白針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售價都比較昂貴,基本上一個療程都要上萬元,而且都聲稱具有神奇的美白效果,那麼這些價格不菲的美白針真的會像宣傳中所說的那樣神奇嗎?

在成都的一家整形美容醫院,王女士為了讓自己的皮膚看起來更白皙更有光澤,在一家她經常進行皮膚護理的生活美容院接受了美容師的建議,花49800元注射了一種名叫美白針的針劑。可是,經過一個療程的10次注射以後,王女士發現自己的皮膚不僅沒有變白,反而變得更加糟糕。

無獨有偶,江蘇的李小姐也在她平時經常去的美容院裏花一萬多塊錢購買了8次美白針的注射,可是,就在她注射到第4針時,她的身體出現了嚴重的不良反應。

本刊提醒:

據調查,美白針告裏發的藥物成分分別是傳明酸、穀胱甘肽、維生素C、維生素B、其它輔助酶等藥物。

傳明酸又名氨甲環酸,具有止血抗炎的藥理效果,在醫學上作為凝血劑使用。雖然近年來發現其外用時具有抑製黑色素及防止色素斑形成的功效,但作為注射用針劑使用時,國家隻批準作為凝血劑使用。穀胱甘肽由於本身具有解毒和抗氧化能力,在臨床上使用它作為保肝的重要藥物成分。

根據廣告裏提及的美白針主要成分判斷,氨甲環酸和穀胱甘肽雖然是國家批準使用的針劑,但其臨床適應症並不是美白,而是分別有其他療效。如果美白針的成分是這些藥物,那麼針對美白針的宣傳則屬於誇大宣傳甚至是虛假宣傳。

首先這幾樣藥物它的國家批準的功效,都不是用於美白的,然後有一些醫療機構或者是美容機構,它把這幾個藥配到一起,去用來治療美白,它這個配比上也是有問題的,配比沒有一個標準的配比,國家也沒有允許這幾種藥物的組合用來治療美白,用這幾種藥品的配比來治療美白,其實是涉嫌一種違規用藥的行為。

相關專家指出,離譜的價格還不是美白針最主要的危害,隨心所欲的配比和無序的使用對愛美者而言才是真正的危險隱患。這樣的美白美容針劑不但不能帶來預想的美白效果,甚至還會帶來多種健康威脅。

眾所周知,任何藥物之間都存在著相互化學反應的可能,這就是醫學上常說的配伍禁忌。因此,在醫學上,任何兩種藥品同時使用時都必須嚴格遵照醫囑。可在不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美容院裏,沒有執業醫師資格的美容師就將多種藥物混合,進行靜脈注射,給愛美者帶來的將是極大的健康威脅。

連喝3天醋泡蛋喝出“酸中毒”

2013年11月 29日《揚州晚報》報道,67歲的秦女士,有些血管硬化,聽一起跳舞的舞伴說喝醋泡蛋管用。秦女士就按照舞伴告訴她的方法,讓女兒在網上幫她買了一箱醋,又去市場上買了一些新鮮的草雞蛋,製作醋泡蛋。

“醋倒在玻璃罐中,將生雞蛋放進去泡上兩天就可以。”秦女士說,通過醋的浸泡,雞蛋的殼都會溶到醋裏。27日上午,她將泡好的醋泡蛋倒了一杯子,放了些蜂蜜喝了下去。

秦女士覺得一杯達不到軟化血管的效果,就又倒了一杯喝了下去。“一開始沒覺得什麼,下午再喝的時候,感覺難受了。”秦女士說,沒多久就感覺渾身無力,惡心想吐。

“暈暈的,有快休克的感覺。”秦女士說,家人及時將她送醫,經過洗胃和輸液,她才好轉過來。醫生說她可能是喝的醋太多,導致酸堿平衡失調,引起“酸中毒”。

本刊提醒:

這個時節,以醋養生為由頭的產品多了起來,如醋泡花生、醋泡蒜等,甚至有的市民,直接每天堅持喝下一定量的醋,來達到養生的目的。醋雖然能起到軟化血管等作用,但食醋也要適量。作為正常人來說,通常在做飯炒菜時加醋的量,足以達到保健的功效,且也不會引起身體不適和負麵的影響。

若突然大量喝醋之後,人體酸堿平衡就可能受到影響,也可能會灼傷、腐蝕食道黏膜及損傷脾胃,容易引發胃腸慢性炎症,有潰瘍病的人可能誘使潰瘍發作,嚴重者甚至會發生“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