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歲嬰兒耳中長出蒲公英等(2 / 3)

女白領因憋尿患病穿“尿不濕”上班

2013年12月3日《武漢晚報》報道,28歲的小方家住常青花園,在一家廣告公司做策劃。最近一周,她老是想上廁所,而且特別急,感覺慢一點就要尿身上了,嚴重的時候一個小時要跑三四趟。因為要經常出去開會、見客戶,小方怕來不及跑廁所出洋相,隻好穿著尿不濕“救急”。除了尿頻、尿急,更難受的是尿痛、尿血。最後經醫院泌尿外科診斷得了急性膀胱炎。小方後悔地說,每天要不停地做策劃、和客戶商討方案,常常忙得沒時間上廁所,有尿意也老是憋著,一到冬天天氣冷,晚上也不想起夜,常常肚子脹得難受了才爬起來方便。醫生告訴她,突發膀胱炎與她平時久坐憋尿有很大關係。

本刊提醒:

急性膀胱炎是泌尿外科常見病,其中以女性多見,其發病率大約是男性的8倍左右。而一大部分急性膀胱炎的患者是由於憋尿產生的。正常人尿道口周圍都有細菌寄居,雖然這些細菌經常可以進入膀胱,但並不都引起膀胱炎,因為尿液可以衝走絕大部分細菌。人體對排尿,是有正常的規律性的,當膀胱充盈至200ml左右是產生尿意,而尿量達到400~500ml左右時就會產生尿急,急需要排尿。而憋尿,破壞了這種正常的規律性,如果長期反複地讓“膀胱先生”極度膨脹,大量的尿液滯留在膀胱時間過久,給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創造了條件,正常尿道口的細菌會上行並停留在膀胱,大量繁殖生長,很容易引起尿路感染。頑固的細菌有時候還會逆行到腎髒引起更嚴重的腎盂腎炎。女性的尿道短,而且和陰道、肛門距離又很近,因此容易感染細菌,引發急性膀胱炎。女性尤其在工作忙碌時,沒時間喝水及上廁所,經常憋尿,更易發病。

出現急性膀胱炎的病人,不必驚慌,可至泌尿外科門診,做相應的檢查如:尿常規、中段尿培養+藥物敏感試驗、泌尿係統及盆腔B超後,使用有效的抗菌藥物,也可輔以清熱解毒的中草藥,1~3天後,症狀大多可以控製,繼續服藥至7~10天以鞏固及防止複發,即可痊愈。在治療的同時,有效的預防膀胱炎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盡量避免憋尿之外,還需注意要多飲水,勤排尿,不宜過多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個人衛生,勤換內衣,保持會陰部清潔。不要穿緊身的衣物,規律節製性生活,性交前及性交後立刻將膀胱的尿液排清,避免過度疲勞,多休息以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專家辟謠喝牛奶致癌

2013年11月19日《新京報》報道,“牛奶將人類送進癌症的墳墓!”近期在微信朋友圈裏,流傳著這樣一條消息,讓每天習慣喝杯牛奶的人不禁大吃一驚。

這篇文章指出,人是地球上唯一終生吃奶的動物,而奶牛是靠打高劑量的荷爾蒙產奶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研究發現:雌性激素、雄性激素和胰島素的生長因子就是牛奶內的主要致癌物質,同時稱牛奶中的IGF-1(類胰島素一號增長因子)易致癌,牛奶中的蛋白質增加癌症、心髒病、糖尿病、多發性硬化病、腎結石、骨質疏鬆症、高血壓、白內障和老年癡呆症等的患病幾率。

那麼牛奶到底還能不能喝,它究竟有沒有營養價值,奶牛真是靠打激素產奶的嗎,真的會致癌嗎?

本刊提醒:

專家介紹,激素是不會讓奶牛產奶的,因為奶牛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隻有在產下小牛後才開始分泌乳汁,大約305天就會停止分泌乳汁,這些都不是靠激素能完成的。同時,養殖場一般會在奶牛哺乳期的合適時間為它人工授精,受孕的奶牛會再次生下小牛,開始新一輪產奶。

另外,給奶牛使用的激素其實是一種生長激素,而不是諸如荷爾蒙那樣的性激素,這種生長激素,也不可能讓奶牛不懷孕就產奶,而主要是為了增加產奶量。允許使用的生長激素不會損壞消費者健康。如果實在擔心牛奶中可能含有的激素,可以選用脫脂牛奶。

關於傳言中稱,牛奶中的蛋白質是一種非常強的促癌劑,尤其是占到87%的酪蛋白,能增加癌症、心髒病、糖尿病、腎結石、高血壓等患病幾率。同時,牛奶中的IGF-1導致女性易患乳腺癌,男性易患前列腺癌等。FDA、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都一致認為,“並無證據說明IGF-1致癌”。同時,牛奶中IGF-1的含量很低,經過加熱、消化、吸收後,到達人體內也不再具有生物學活性,不構成健康隱患。人類是世界上唯一在成人以後還在飲用乳製品的哺乳動物,但這並不意味著長期喝牛奶就損害健康。牛奶能降低腸癌、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的罹患風險,這些是得到科學證實的。

目前在我國的膳食結構中,牛奶還是可以作為補充鈣質的優先推薦的食物,因為它的含鈣量高、而且吸收利用率也高。中國人食用的奶製品非常少,過量的幾率很小,因此不必過度焦慮。隻要不是乳糖不耐這類人群,攝入適當的牛奶不會造成健康損害。一般來說,每天喝250毫升到300毫升的牛奶,不但不會增加疾病風險,反而會帶來有益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