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讓“我不行啦”,“不可能的啦”等口頭禪垃圾從我們的口中消失。成天把消極的語言掛在嘴邊的人,光是這樣嘮叨,就已經把自己的誌氣耗盡了。人的意誌力之大,往往是超乎我們的想像的。心理上先抱失敗的想法,自然整個人的行為、感覺就會受到影響;這樣的情形,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事實。
不打不相識,並不是為了獲得一種資本,也不是為了讓某人在眾人麵前丟麵子,而是一種展示自己的才能,贏得在眾人心中的地位的一種方式。
吳剛和劉陽是同事,吳剛的業務能力很強,但為人比較高傲,總以資格老自稱。劉陽比較聰明能幹,但資曆較淺,平時吳剛基本不把劉陽看在眼裏。一次,領導要求他們對本廠生產的臭氧發生器做一個促銷方案,吳剛為主,劉陽協助。吳剛按照傳統的促銷方法編製了一套方案,采用通過商場進貨,在商場內進行促銷活動的方法。而方案參與人劉陽不同意該種方案,認為像這種新產品老百姓不願認同,且價格並不便宜,誰也不願花錢自己去嚐試。在這個方案的審批過程中,劉陽一反常態,堅持自己的意見,兩個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但方案最終以吳剛獲勝結束。劉陽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並在暗處與領導進行了交涉,領導通過反複深思,決定采用兩種方案同時實行。吳剛了解到情況後,在辦公室說:“我是這行的祖師爺,我說行,它準行,幹這行,憑的是經驗。如果我輸了,我請大家吃飯。”劉陽則不甘示弱:“吳剛,我敬重你的水平,不過人們消費觀念在變,我們也應該順應形勢。這次如果我這個方案錯了,我拜你為師,請大家吃飯。如果我僥幸贏了,我還是應該向你學習。”從此辦公室中出現了趙和李的不和諧音。
到了年終,領導宣布營業情況時,專門對促銷的兩個方案進行了比較,最後宣布,劉陽的促銷方案得到了較大的市場份額。
吳剛當即紅著臉對大家說,今天晚上我請客。在宴會上,吳剛對劉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咱們哥倆以後多商量,哥哥多向你請教。”而劉陽連連說:“僥幸僥幸,您還是我的師傅。”
從此兩個人打得火熱,而他們部門的業績也芝麻開花節節高。
智慧經:
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須學會挑戰。
隻有敢於麵對一切,才會有成功的可能。
生活中最偉大的事情,就是挑戰永遠在前麵。
隻有挑戰才能激發自身潛伏的力量。
4.求人辦事,一定要選擇好時機
有時候你去托人辦事,對方推著不辦,或者故意推脫。這時,你若僅僅靠軟磨硬泡的工夫去糾纏很難奏效,甚至會把對方“磨”火了,纏煩了,就更不利於辦事。所以,求人辦事一定要利用好機會。
清光緒年間,鎮江知府大人想為他的母親做80大壽,消息傳出來後,孫老板愁眉頓開,高興萬分。孫老板為何高興?原來那時鎮江木號的木材,大部堆在江裏。為此,清政府每年要索納幾千兩銀子的稅貼。木號的老板們為了放寬稅貼,隻好向知府大人送禮獻媚。可這位知府自稱清正廉明,所贈禮品均拒之門外。
孫老板正在設法尋找接觸的機會,聽說知府的老母要做大壽,頓時覺得這是一個機會。他知道知府大人是位孝子,對老夫人的話是百依百順。隻要打動了這位老夫人,也就等於說服了知府大人。
孫老板派人打聽老夫人喜歡什麼,得知她最喜歡花。可眼下初入寒冬,哪來的鮮花呢?孫老板靈機一動,有了辦法。
老夫人做壽這天,孫老板帶著太太一行早早來到知府大人的後衙。孫太太一下轎,丫環們就用綠色的綢緞從大門口一直鋪到後廳,孫太太在地毯上款款而行,每一步就留下一朵梅花印。朵朵梅花一直“開”到老夫人的麵前,祝老夫人“壽比南山,福如東海”。老夫人聽了笑眯眯的,連忙請他們入席。
宴席期間,上了24道菜,孫太太也換了24套衣服,每套衣服都繡著一種花,什麼牡丹、桂花、荷花、杏花……看得老夫人眼花繚亂,眉開眼笑。直到宴席結束,孫太太才說請知府大人高抬貴手,放寬木行稅貼。老夫人正在興頭上,忙叫兒子過來,吩咐放寬張炳記木號的稅貼。既然母親開了“金口”,孝子不能不點頭答應。
從此,孫太太成了知府家中的常客,每次來都“借花獻佛”。那孝順的知府大人也因母命難違,就對孫老板另眼相看。
做人做事,不可急功近利,要善於尋找機會。善於放長線釣大魚的人,看到大魚上鉤之後,總是不急著收線揚竿,把魚甩到岸上。因為這樣做,到頭來不僅可能抓不到魚,還可能把釣竿折斷。
他會按捺下心頭的喜悅,不慌不忙地收幾下線,慢慢把魚拉近岸邊;一旦大魚掙紮,便又放鬆釣線,讓魚遊竄幾下,再又慢慢收釣。如此一收一弛,待到大魚筋疲力盡,無力掙紮,才將它拉近岸邊,用提網兜拽上岸。
求人也是一樣,如果逼得太緊,別人反而會一口回絕你的請求。隻有耐心等待,尋找機會,才會有成功的喜訊。
有時你想求人為你辦事,他卻不一定願意為你做貴人,不想給你辦。怎麼辦?這就要想辦法,讓他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世上沒有攻不破的堡壘,更沒有感動不了的人。像孫老板就很會利用機會。你求人幫助,尤其求那些功成名就的人,那些身懷絕技的人,那些個性特立的人,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要利用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