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將法是人們熟悉的計謀形式,既可用於己,也可用於友,還可用於敵。激將法用於己的時候,目的在於調動己方將士的殺敵激情。激將法用於盟友時,多半是由於盟友共同抗故的決心不夠堅定。諸葛亮對東吳用的便是此計。激將法用於敵人時,目的在於激怒敵人,使之喪失理智,做出錯誤的舉措,以己方以可乘之機。激將法也就是古代兵書上所說的“激氣”、“勵氣”之法和“怒而撓之”的戰法。前者是對己和對友,後者則是對敵。
人不是簡單的工具,更不是機器,企業管理需要人性化,尊重員工的個性,要富於人情。隻有這樣,才能激發員工對工作的熱情,發揮他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當然,要想最大限度的發揮每位想進取的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那還需要激將的配合。
“請將不如激將”,給予員工的工作要富有挑戰性,這樣的工作能夠激發員工的工作鬥誌,員工本人總會想方設法去完成。要讓員工感覺到自身工作的價值。當任務完成時,員工心中就會有成就感了。
當鋼鐵大王卡耐基以100萬年薪,聘請查理?布朗為該公司第一任總裁時,全美企業界為之議論紛紛。因為在當時,百萬年薪已是全美最高,布朗對鋼鐵並不十分內行,卡耐基為何要付那麼高的薪水呢?原來卡耐基看上他善於激勵部屬的特殊才幹。
布朗上任不久,他管轄下的一家鋼鐵廠產量落後,他問該廠廠長:“這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你們的產量老是落後呢?”
廠長回答:“說來慚愧,我好話與醜話都說盡了,甚至拿免職來恐嚇他們,沒想到工人軟硬都不吃,依然懶懶散散。”
那時正是白班快下班,即將要由夜班接班之時。布朗向廠長要了一支粉筆,問白班的領班說:“你們今日煉了幾噸鋼呢?”
領班回答:“6噸”
布朗用粉筆在地上寫了一個很大的“6”字,默不作聲地離去。
夜班工人接班後,看到地上的“6”字,好奇地問是什麼意思。白班工人說:“總裁今天來過了,問我們今天煉了幾噸鋼,他聽領班說6噸,他便在地上寫了一個6字。”
第二天早上,布朗又來工廠,他看到昨天地上的“6”字已經被夜班工人改寫為“7”字了。
白班工人看到地上的“7”字,知道輸給夜班工人,內心很不是滋味,他們決心超過夜班工人,大夥兒加倍努力,結果那一天煉出了10噸鋼。
在日夜班工人不斷地競賽之下,這家工廠的情況逐漸改善。不久之後,其產量竟然躍居公司裏所有鋼鐵廠之冠。布朗隻用一隻粉筆,就能鼓舞人們奮發向上的本領,這就是他獲得全美最高薪的主要原因。
用激將法,喚起下屬的自尊心。你可以對下屬說:“這種工作很難辦,我看算了!再去另外安排別人吧!“這種工作恐怕隻有李某才能完成好!你說是嗎?”對方若是自尊心強的人,肯定會不服氣地說:“這種工作對我來說也是小菜一碟,你相信自己會比xx做得更好!”但如果下屬是個毫無實力且會吹牛皮的人,你也不能讓他負責這項工作,較為妥當。你在運用這些方法激起下屬的意誌力而使他聽命於你的策略時,你首先要認同對方的立場和想法,並給予高度的評價與信賴。避免使用欺騙等卑劣的手腕,從而使下屬自願的為你效勞。
智慧經:
激將要活用、巧用。
激將可更好的完成任務。
領導可用激將來發揮屬下的潛能。
4.引發共鳴,拉近距離
與人初識,要談得有味,談得投機,談得其樂融融,雙方必須確立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有人認為,素昧平生,初次見麵,何來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其實不然。生活在同一時代,同一國土,隻要善於尋找,何愁沒有共同語言?一位小學教師和一名泥瓦匠,兩者似乎沒有投機之處。但是,如果這個泥瓦匠是一位小學生的家長,那麼,兩者可就如何教育孩子各抒己見,交流看法;如果這個小學教師正要蓋房或修房,那麼,兩者可就如何購買建築材料、選擇修造方案溝通信息、切磋探討。隻要雙方留意、試探,就不難發現彼此有對某一問題的相同觀點、某一方麵共同的興趣愛好、某一類大家關心的事情。有些人在初識者麵前感到拘謹難堪,隻是沒有發掘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而已。
我們設想一下,假如你坐在火車上,已經坐了很久了,而前麵還有很長很長的路程。你想與他人講講話,卻不知如何開口,這時,你就要盡力使你的談話裏顯得趣味十足。
坐在你旁邊的一位是一個很有趣的人,而你非常想和他聊天解悶,於是你便搭訕道:“對不起打擾了,你有火柴嗎?”
可是他一句話也不講,隻是點點頭,從口袋裏掏出了一盒火柴遞給你。你點了一支煙,在還給他火柴時說了聲“謝謝”,他又點了點頭,然後把火柴放進了口袋裏。
你繼續說:“真是一條又長又討厭的旅程,你是否也有這種感覺?”
“是的,真討厭。”
他應付著,而且語調中包含著不耐煩的意味。
“若看看一路上的高山,倒會使人高興起來。再過一兩個月去爬山,那一定更有趣。”
“唔,唔!”他含糊地答應著。
他顯然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這時你再也沒有勇氣說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