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善於說話的人,做事時一定會避其鋒芒,即使覺得某人幹得不好,也不會直言相對。那些忠直的人,此時也許要實話實說,這就讓人覺得他們太過魯莽,鋒芒畢露了。有鋒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場合顯示一下自己的鋒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太過,不僅會刺傷別人,也會損傷自己。
古時候,有一個財主,因晚年得子而興奮不已,他決定在兒子生日那天大宴賓客。
當天,財主問前來道喜的客人說:“你看這孩子將來會怎麼樣?”客人答道:“這孩子眉宇間散發出一種貴氣,將來定能當大官!”財主聽後,笑得合不攏嘴,獎賞了他。
財主又問另外一個客人說:“依你之見我的兒子將來會怎麼樣?”,另一位客人回答說:“看這孩子的麵相,即是大福大貴之人,將來肯定能發大財!”財主聽後,又是欣喜萬分,當場獎賞了另外一名客人。
財主又問第三個客人說:“你看我的孩子將來會怎麼樣?”這位卻毫不客氣地說:“將來他肯定會死。”財主一聽,頓時火冒三丈,氣急敗壞地命人把他毒打一頓,趕出宴會。
由上麵的故事看來,一些真話,說出去會遭人白眼,令人討厭,而說假話又是違背良心的一種行為,許多人都不願說,從而就產生了另一種傾向,那就是含糊其詞應付了事。既然不願說假話,又不願令人討厭,最好的辦法也就隻有模棱兩可問題,含糊其詞對待了。
人,總是要麵對生活的。生活中,真實是重要的,真誠更加重要,這對人生、對社會無疑是有更大價值的。然而,我們所處的社會是紛繁複雜的,大家都是凡人,都期望能出入頭地。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或那樣的欲望和念頭,不加選擇、不分對象、不分場合把什麼都和盤托出,那隻會招來禍患,隻有把握一定的原則,把握好其中的分寸,你才會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智慧經:
不把話說的太直白,是成功地做人手腕。
說出真相的時候也要選擇適當的方式。
讓真理被肯定,需要一些手腕。
過於直言會讓人產生厭煩的感覺
3.吃虧的藝術
“吃虧是福”是我們的祖訓之一,至今被廣泛認同與傳揚。不少文章把“吃虧”描述成無私的奉獻、犧牲精神、豁達心態、成全他人的品德、瀟灑的生活態度、恬淡處世的行為等崇高的境界,所以不僅要甘於吃虧,還要勇於吃虧。
王佳為公司勤勤懇懇地幹了六年,馬上就要升職加薪了,卻一不留神吃了大虧:她到山東出差期間,公司分配了需要指導的新人。等她趕回廣州,好一點的新人都被別人“認領”了,隻剩下一個典型的“歪瓜裂棗”:一個據說隻在民辦大專裏讀了兩年就跑出來混的小男生。
人事經理對她說:“王佳,這個人是臨時招進來的,你隨便指導指導,不出錯就好了。”
王佳笑眯眯地點頭,心裏卻把人事經理罵了個狗血淋頭:老娘混了那麼多年,還不明白你們的伎倆,就算我嘔心瀝血把他教成了優秀員工,你們也不見得滿意,我要真的隨便你們還不把我給殺了?再說,升職指標隻有一個,同部門的小李也是虎視眈眈,如果這時候輸紿了他,說不定就輸得一敗塗地。
可要想贏過小李簡直是太難了。人家小李指導的新人是正規大學畢業生,還在多家知名企業裏實習過。看來,這個虧王佳是吃定了。
同事們都很同情王佳。大家都看得出來,她指導的那個小男生真的很不適應公司的節奏,一封催貨的英文電子郵件,別人花十五分鍾可以搞定,他卻要用“一指禪”僵硬地在電腦鍵盤上慢慢敲半個鍾頭,每天都要加班兩個小時以上才能完成當天的任務量。
王佳為此頭疼得要命,不但自掏腰包買了一套打字軟件送給他,而且每天下班後都要留在辦公室裏陪他加班。好多次上司從外麵談完生意回到公司開小會,都能看到辦公室裏燈火通明,王佳還在指導新來的員工。
盡管王佳如此費心費力,三個月後新員工試用期考察結束,小李指導的那位新員工的表現還是遠遠超出她指導的新員工。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王佳在指導新員工方麵的表現遠遠不如小李,但卻贏得了部門裏唯一一個升職指標。公司上層都知道這個新員工的素質比較差,也多次目睹王佳指導新員工的場麵,他們覺得,王佳肯吃虧,有容人之量,更具有領導者的氣質。
“吃虧是福”本身是一個利益交換等式,吃虧者並不希望利益白白受損,而是希望用“吃虧”換來“福”,至於什麼是“福”。每個人的見解都不同。所以,用眼前利益的暫時損失去換取長遠的利益,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吃虧是福”。否則,就是吃傻虧。正因為如此,還有一句話叫“吃虧在明處才是福”,明明白白的吃虧,讓關鍵人物知道你是主動地吃虧,認同你的吃虧,感謝你的吃虧,你才能換取他人“知恩圖報”。
虧,要吃在明處,至少,你該讓對方“瞎子吃湯圓--心裏有數”。